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PeckShield:2025 年加密貨幣資安損失恐破 40 億美元,比特幣(BTC)錢包成駭客首要目標

PeckShield:2025 年加密貨幣資安損失恐破 40 億美元,比特幣(BTC)錢包成駭客首要目標 / Tokenpost

根據區塊鏈安全公司 PeckShield 的最新報告指出,2025 年 8 月(當地時間)加密貨幣產業受到的資安攻擊總損失高達 1 億 6,3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26.7 億元),較前一個月成長 15%。這也讓今年累積的損失總額很可能突破 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560 億元),再次凸顯從個人用戶到大型交易所都面臨嚴峻的「資安威脅」。

報告中規模最大的一起攻擊事件,是駭客透過社交工程攻擊手法鎖定長期持有的比特幣(BTC)錢包,成功竊取了價值 9,1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26.5 億元)的資產。分析顯示,這是一起有計畫的精密攻擊行動。此外,土耳其最大交易所 BtcTurk 近期也再度成為駭客目標,繼 2024 年 6 月遭竊 5,400 萬美元後,最新一次又損失超過 5,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69.5 億元)。

另一個受到矚目的案例是以迷因幣為主的發幣平台 Odin.fun,該項目遭人利用其自動化造市商(AMM)弱點發動攻擊,失去約 7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9.7 億元)的比特幣資產。而標榜為「區塊鏈銀行」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 BetterBank.io 雖剛完成 Zokyo 的安全審計,仍遭駭客竊走約 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7 億元);另一個新興借貸協議平台 CrediX 則損失 4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6.3 億元)。這些事件都讓外界對區塊鏈應用的「安全審計效果」產生質疑。

PeckShield 補充,2025 年迄今所有加密貨幣相關資安事故中,有高達 23% 為直接針對「個人錢包」的攻擊。這意味著不僅平台端的防護機制至關重要,用戶本身的資安習慣也亟需改善。評論: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主流加密貨幣價格上漲期間,市場也同步見證所謂的「扳手攻擊(wrench attack)」──以肉體暴力威脅受害人交出私鑰的事件逐漸增多。

報告稱,目前受害案例集中於美國、德國、俄羅斯與加拿大等加密貨幣普及率較高的國家,此一現象也反映全球在「個資保護」與「加密資產儲存機制」方面迫切需要更多投入。

針對頻傳的駭客風險,資訊安全專家指出,多數企業在資安事件爆發後能迅速應對,但在風險預防與提前防禦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他們呼籲加密貨幣產業應強化「多層防護體系」並將風險模擬訓練常態化,以提升整體安全性。

評論:隨著加密資產市場再次走進牛市週期,「資安體質」將成為比獲利潛力更優先的關鍵議題。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