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Real Vision 執行長拉烏爾·帕爾(Raoul Pal)近日於社群媒體發表的預測,整體加密貨幣市場在本世紀末期將迎來數量與價值的雙重成長。他預估,至 2030 年,全球加密貨幣使用者將突破 40 億人,市場總市值可能擴張至高達 100 兆美元(約新台幣 13.9 兆兆元)的規模。
根據帕爾的分析,加密貨幣的用戶擴展速度已遠超 1990 年代的網際網路時代。他指出,目前全球加密貨幣採用率逼近 10 億人,且成長曲線與早期網路使用者的增長趨勢相似,但增速更快,甚至可說是「IT 技術採用速度的兩倍」。
帕爾進一步說明,支撐這波市場成長潛力的關鍵有兩項:其一是全球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信任度下降,導致各國「法定貨幣」貶值;其二則是以「技術為核心」的加密資產,正逐步成為替代性金融商品,進入主流採用階段。
他強調,加密貨幣市場目前的總市值落在約 4 兆美元(約新台幣 5.56 兆兆元),未來可能在 2032 至 2034 年之間,攀升至 100 兆美元水準。若達成此一預測,將使加密貨幣從邊陲資產轉型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主軸之一,甚至取代部分傳統金融商品的功能。
然而,在市場趨勢整體向上之際,短期投資者仍需留意季節性價格波動。根據過往數據,9 月份通常是比特幣(BTC)等風險資產表現相對疲弱的時期。從 2010 年代計算,比特幣 9 月平均跌幅約為 6%,近五年內月報酬率約為 -2.55%。
不過,市場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隨著機構資金大舉進場與加密貨幣 ETF 推展,加密市場的「季節性弱點」正在逐步淡化。同時,聯準會可能啟動降息循環,也為風險資產注入新一輪資金動能。
對此帕爾提醒,投資重點應放在長期發展與「結構性採用」所帶來的深層變革,而非短期行情。他引用比特幣自 2017 年以來的漲幅圖指出,「擔心 9 月屬於空頭月的心態,對長線投資人並無幫助」。
評論:帕爾的預測再次凸顯加密貨幣作為一種「反建制資產」的潛力,在法幣信任危機加劇的宏觀情勢下,加密資產展現出日益關鍵的角色。此一長期觀點對機構與個人投資者而言,或許更具戰略意義。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指出,本次預測不僅關乎價格走勢,更涉及全球經濟秩序轉變的深層趨勢,顯示加密貨幣正加速邁向主流市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