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Hyperliquid」在市場上迅速崛起。根據 The Defian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該平台目前在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的無限期合約市場中,已攫取近 10% 的交易市佔,甚至超越傳統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如以太坊與 Solana(SOL)的使用收益。然而,其原生代幣 HYPE 的市值卻仍被認為處於明顯「低估」狀態。
2024 年上半年,Hyperliquid 累積用戶交易手續費收入高達約 5,675 億韓圓(約 4 億 900 萬美元),比以太坊高出 23%,比 Solana 更高出 75%。如此成績讓 Hyperliquid 不僅超越多數 DeFi 對手,也與一些中心化交易所(CEX)處於同一競爭檔次。不過,從代幣表現來看,目前 HYPE 的交易價值仍低於 ETH 88%、低於 SOL 約 62%,讓市場觀察人士指出其處於「嚴重折價」狀態。
評論:這樣的現象通常代表投資人尚未充分認可其商業模式或未來潛力,可能蘊含套利與成長機會。
分析機構 DeFiReport 認為 Hyperliquid 能解決此低估情形的是其產品成熟度、稀缺代幣經濟設計以及市場佔有率的穩定擴張。平台不依賴風投資金,並將初始代幣分配的 31%(當時價值約 12 億美元)直接發放給用戶,不僅提升社群參與度,也大幅降低來自投資人的拋售壓力。截至目前,這部分代幣已升值至約 47 億美元,說明市場對該平台已有一定認同。
此外,Hyperliquid 將部分手續費收入用於市場回購(buyback)HYPE 代幣,並透過這類「支持基金」機制降低市場流通量,以穩定幣價。僅 7 月間,平台就回購約 1,250 億韓圓(約 9,020 萬美元)的代幣。專家指出,此模式有如傳統金融的股息分配概念,能為代幣持有者創造長期價值。
技術層面上,Hyperliquid 的表現也不容小覷。其採用鏈上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系統,結合每秒高處理筆數與低手續費,既提供與中心化交易所相近的交易體驗,又保有 DeFi 的透明性。平台每日處理交易量介於 100 億至 200 億美元之間。若以 BTC 與 ETH 的衍生品總交易量作為指標,Hyperliquid 的全球市佔率落在 9% 至 11% 之間。
該團隊同時也在構築自己的 L1 區塊鏈生態系「HyperEVM」,協助開發者在無須再建交易所的前提下即能使用流動性資源。目前該網路已獲主要錢包服務如 Phantom、Rabby、Rainbow 支援,並整合出借平台「HyperLend」與跨鏈服務「Unit Protocol」。
回顧過去一年,Hyperliquid 累積交易總額已達約 1 兆 9,500 億美元(約 2,710 兆 5,000 億韓圓),超過目前所有 DeFi 平台總和。在比特幣與以太坊的期貨倉位方面,Hyperliquid 佔芝加哥交易所(CME)交易量的 32%,以及全球加密交易所與 CME 總和的 7.6%。
然而,潛在的風險因素也不可忽視。其中包括與 Coinbase、Robinhood 等大型平台間日漸激烈的競爭、驗證人集中帶來的安全與治理挑戰,以及獲利仍主要集中於少數大戶之間的結構性問題。
即便如此,截至目前 HYPE 約為 48 億美元的完全稀釋市值與 16 億美元的現流通市值所代表的評價,依舊明顯低於它的收益水準與市佔率。綜上所述,分析師普遍認為,若 Hyperliquid 能持續擴大其技術優勢與社群參與度,HYPE 將有望迎來補漲行情,並有潛力與以太坊、Solana 等主流區塊鏈項目分庭抗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