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日跌破10萬美元大關,但資產管理公司 Bitwise 的首席投資長馬特·豪根(Matt Hougan)將此階段視為比特幣的「IPO時刻」,並認為這是難得的長期投資機會。他指出,當前的市場表現與過去大型科技公司在公開上市初期的走勢相當類似:即使短期面臨調整,長期仍具備強勁上漲潛力。
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豪根表示,比特幣如今已經逐漸被認可為「優質資產」,而資產正在從早期散戶投資人向機構投資人轉移。他進一步強調,當前比特幣的價格震盪並非負面信號,而是「一種祝福」,象徵市場正在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此外,現貨型比特幣 ETF 的吸納能力與機構資金的湧入,也與科技股 IPO 初期的資金重配置十分相似。
在說明這一觀點時,豪根引用了宏觀經濟投資人喬迪·維澤(Jordi Visser)的分析。他指出,比特幣目前正處於所謂的「安靜 IPO」階段,與 Facebook 和 Google 上市初期的動態如出一轍。例如,Facebook 於 2012 年以每股 38 美元上市,經歷了長達 15 個月的股價盤整後,最終突破 600 美元大關。當時的市場波動主因並非基本面惡化,而是早期投資人獲利了結、機構資金逐步進場所導致。
從類似的邏輯出發,豪根認為今日的比特幣正站在相同的十字路口。他解釋,那些以 1 美元、10 美元或 100 美元價格買進的早期持有者,正在透過 ETF、主權基金與企業資產配置等渠道實現獲利退出。現階段,市場亦具備充足的機構資金來消化這些賣壓。他指出,如今即使有數兆韓元級別的比特幣拋售,也不再被視為重大事件,而只是「普通的市場交易區塊」。
評論:比特幣 ETF 的發展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也加速了下一階段的資金重分配,進一步強化其作為機構級資產的定位。
豪根認為,比特幣在進入成熟期後,與傳統 IPO 最大的不同在於不需額外創造收益性業務或新功能,只要具備「全球接納度」即可推動其從 2.5 兆美元向 25 兆美元的市值邁進。
在投資配置方面,他也提出新觀點。他表示,過去建議的「1% 比特幣權重」已不合時宜,如今「5% 或更高」才應視作新的最低分配比例。隨著比特幣現貨 ETF 啟動後波動性大幅降低,他相信比特幣將成為未來十年中位居主流的「高收益資產」之一。
總結來看,豪根的論調呈現出鮮明的長期樂觀立場。他強調當前的價格調整屬於「結構性資產轉移」過程,並非熊市開端,這番言論也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激勵長期投資信心。
關鍵詞:比特幣、長期投資、ETF、機構投資、資產轉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