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對加密貨幣市場而言,是動盪不安的一個月份。比特幣(BTC)在一個月內重挫逾 20%,整體加密貨幣市值蒸發約 2 兆美元(折合約新台幣 2,936 兆 6,000 億元)。
根據 Trading Economics 於 11 月的報導,引發市場動盪的關鍵因素包括美國聯準會(Fed)是否降息的不確定性,以及市場對於人工智慧(AI)泡沫快速破裂的疑慮。投資市場整體籠罩於「避險情緒」,包括股市與加密貨幣皆呈現技術性疲弱。特別是在 11 月 15 日,比特幣出現了所謂的「死亡交叉(Death Cross)」訊號——當 50 日短期均線下穿 200 日長期均線時,通常被市場解讀為下跌趨勢的轉折點,進一步加深投資者的擔憂。
不過,即便短線承壓,一些全球經濟數據卻釋放出正面訊號。根據 Trading Economics 的數據,G20 的 20 個主要國家中,有 17 國在 11 月的通膨率較前月下滑,顯示全球整體有通膨降溫的趨勢。這為中長期的投資信心提供了一定支撐。
另一方面,針對加密貨幣的「監管與稅制」也正逐步推進,尤其是「稅收政策」成為核心議題。隨著越來越多機構開始接納加密資產,各國政府加快了相關法規的討論與制定。光是在 11 月,大約就有 7 個國家調整或提出針對加密資產課稅的新政策。
評論:由於加密貨幣具備「跨境交易」的本質,各國監管機構若採用不同課稅標準與方式,將直接影響加密產業的發展方向與增長潛力。而這也代表未來若能出現更一致、透明的稅務規範,將有助於推動加密市場更廣泛地融入「制度化金融體系」。
總結而言,儘管短期內市場仍受限於技術與政策面變數,但全球通膨降溫與稅制制度化的趨勢,或將為加密貨幣在明年開啟新的增長階段鋪路。
關鍵詞:比特幣(BTC)、通膨、稅收政策、死亡交叉、加密貨幣市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