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整體加密貨幣市場呈現疲弱走勢,其中 Pi Network 的原生代幣 PI 更面臨嚴峻考驗。根據 CoinDesk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PI 價格在 24 小時內暴跌 16%,一度跌至每枚 0.34 美元,創下歷來最低價。與前一日低點相比再次創新低,使其近 7 日跌幅擴大至逾 20%,一個月內更是重挫超過 30%,遠高於同期間多數主流與山寨幣 5~10% 的平均跌幅。
在如此劇烈的下跌下,不少市場觀察者開始質疑:「在這個價格水準上,究竟是誰還在拋售?」分析師 Moon Jeff 日前於社群平台 X 表示:「當 PI 跌破 0.40 美元後仍持續被賣出,這顯示市場上仍有部分投資人選擇止損出場,令人意外。」據悉,目前在某些交易所中 PI 價格更低至 0.32 美元,引發社群進一步擔憂。
多位分析師指出,此次暴跌的主要原因在於近來的「大規模解鎖」。根據鏈上資料平台 PiScan 提供的數據,目前每天平均逾 1,000 萬枚 PI 代幣流入二級市場,造成顯著的賣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供給壓力有望出現緩解。根據 PiScan 的預測,8 月僅有兩天的每日解鎖量超過 750 萬枚,其餘時間日均解鎖量預估約為 530 萬,遠低於 6~7 月超過 700 萬的平均水準。
儘管市場供給壓力可能放緩,但專家普遍認為這並不足以支撐 PI 價格出現反彈。PI 目前尚未於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正式上架,仍屬「封閉式生態系代幣」,流動性與價格透明度相對不足。在缺乏明確上架計畫與代幣流通路線圖的情況下,投資信心自然受到打擊。
另一方面,整體加密資產市場本身也加重了賣壓。比特幣(BTC)稍早跌破 113,000 美元後創數週新低,整體市值一日內蒸發超過 2,500 億美元,連帶拖累大部分山寨幣同步走跌。PI 在此波風暴中,無疑成為「最脆弱的一環」。
展望未來,即便市場供需有所改善,但若無法改變目前「賣方主導市場」的基本結構,PI 的價格反彈恐怕仍受限。評論指出,在缺乏透明的代幣經濟架構與支撐機制下,PI 的價格波動恐難以避免。市場尚未解答的根本問題依然存在:「如此低價,究竟是誰還在賣出 PI?」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