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Finbold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雖然柴犬幣(SHIB)過去 24 小時的「銷毀率」激增達 674%,但市場仍未出現明顯反應,顯示其實際影響力相當有限,不少專家更直指這種短期現象「幾乎無意義」。
本次銷毀約 1,200 萬枚柴犬幣。理論上,減少供應有助於提高稀缺性進而刺激「價格上漲」,但與整體流通供應量約 589 兆枚相比,這個數字幾乎微不足道。即使每天銷毀數百萬枚,其實際對總供應的影響也等於「趨近於零」。
截至目前,累計已銷毀約 410 兆枚柴犬幣,這主要源自於 2021 年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一次性的捐贈與大規模銷毀。評論指出,這樣的歷史事件無法視為一致性的趨勢,因為當前社群推動的銷毀活動,無論在「規模」或「持續性」上,都不具備足夠條件促使供應系統性下降。
此外,柴犬幣目前並無嵌入任何會自動銷毀代幣的「內建機制」,舉例來說,使用交易所或 DApp 並不會觸發自動銷毀。換言之,現今銷毀行動大多仰賴支持者無償將代幣轉入「無效錢包(null address)」,這樣方式更像是一種「迷因文化」象徵,而非實質的經濟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部份社群仍持續發起銷毀運動,但市場反應明顯冷淡。即使本輪銷毀率週期性飆升,柴犬幣價格仍停留在 0.0000089 美元(約新台幣 0.012 元)上下,幾無波動。
評論指出,除非未來柴犬幣能導入建構於實際「使用場景」之上的「結構型銷毀機制」,否則這類零星、象徵性的銷毀數據,難以對其內在價值帶來明確提振效益,最終僅淪為短期行銷操作。這再度凸顯了加密貨幣市場中「結構性改革」與「實用性應用」的重要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