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會針對穩定幣監管法案「GENIUS法案」的討論升溫之際,傳統金融機構已加速佈局未來的「穩定幣支付基礎建設」。隨著數兆美元的資金逐步數位化,全球大型銀行正在積極搶占此一新興市場。
穩定幣過去僅是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主要資金進出管道,然而如今已成為「機構投資人與傳統金融業者高度關注的關鍵技術」。特別是摩根大通(JPM)、花旗集團(C)與美國銀行(BAC)等大型銀行,紛紛展開相關技術布局,預示未來金融生態可能面臨重大轉變。
根據摩根大通於本季度的財報說明會中,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公開表示:「我們將積極投入穩定幣領域,以確保在競爭中取得領先。」花旗集團執行長珍·弗雷澤(Jane Fraser)亦於前一日提到:「花旗正在評估發行自有穩定幣的可能性」,顯示其已有進一步的計劃。
在三大銀行中,美國銀行的動作最為具體。該行自去年起便著手研究與法定貨幣掛鉤的數位代幣。執行長布萊恩·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在第二季財報會議上指出:「穩定幣將有潛力成為支援客戶資產移動的核心工具,規模將達數兆美元。」此發言展現該行意圖將其支付體系核心進行數位化升級。
同時,加密貨幣交易所OKX近期宣佈加入由Paxos主導的穩定幣網路「全球美元網路(USDG)」,進一步擴展其穩定幣服務範圍。OKX原已支援泰達幣(USDT)、USDC等主要穩定幣,此次新增USDG交易與轉帳服務後,將為其全球逾6,000萬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USDG為一種「合規型穩定幣」,於去年推出,目前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歐盟MiCA監管規範註冊發行。其資產儲備由新加坡星展銀行(DBS)保管,目前流通市值約為3.5億美元(約4,865億韓元)。雖然當前市占率仍低,但成長迅速,市場人士預測其有機會動搖泰達與Circle的主導地位。
隨著傳統金融與加密產業的雙軌推進,雙方正密集投入「穩定幣市場的主導權爭奪戰」。在川普總統尋求連任的背景下,「政治變數」也為穩定幣監管走向增添變數。未來數月,全球支付體系是否會全面向數位資產轉型,將成為值得關注的重要觀察指標。
關鍵詞:穩定幣、付款基礎設施、摩根大通(JPM)、美國銀行(BAC)、花旗集團(C)、OKX、Paxos、USDG、加密貨幣監管、GENIUS法案
評論:面對數位資產的快速成熟與國會監管法案的推進,傳統金融機構從過去的觀望轉向主動佈局,顯示其已意識到穩定幣不僅是趨勢,更是未來金融體系的核心拼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