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哈佛教授認錯:曾預測比特幣(BTC)跌至 100 美元 如今飆破 12 萬創新高

哈佛教授認錯:曾預測比特幣(BTC)跌至 100 美元 如今飆破 12 萬創新高 / Tokenpost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近日坦言,自己在 2018 年對比特幣(BTC)的悲觀預測「明顯失準」。當時他曾斷言,比特幣更有可能回落至 100 美元,而非上漲至 10 萬美元,然而如今回顧已大相逕庭。

根據他 24 日(當地時間)在社群平台 X(前稱推特)上發表的聲明,羅格夫將錯誤預測的主要原因歸咎於「合理監管的缺失」。他表示:「我當初過度樂觀地認為,美國會以理性的方式規範加密貨幣,這是我最大的誤判。」

事實上,羅格夫最早在 2018 年 3 月接受 CNBC 採訪時,曾猛烈批評比特幣僅適用於「洗錢和逃稅」,並認為其作為交易媒介的潛力不足。他當時還預測,若全球展開聯合監管,比特幣價格將進一步暴跌。

當年的走勢似乎一度驗證他的說法:比特幣在經歷 2017 年的牛市後,2018 年 5 月跌至約 11,000 美元,同年 12 月更跌至 3,112 美元。然而,自此之後市場全面反轉,截至 2025 年,比特幣已攀升至 113,260 美元,甚至一度刷新紀錄至 124,128 美元,顯示其表現遠勝羅格夫當年的預期。

評論:羅格夫當年對比特幣角色的低估,突顯了傳統經濟學派與加密產業間的觀念落差。他承認,自己忽略了比特幣作為「具備金融基礎設施潛力、甚至足以挑戰主權貨幣」的可能性。

此外,他批評監管機關過分專注加密貨幣的「政治利益得失」,反而忽略了其金融風險,這種取向持續加深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資深商品交易員彼得·布蘭特(Peter Brandt)曾評估比特幣已達峰值的可能性為 30%,但在比特幣近期回落至 113,000 美元以下後,他認為該機率已顯著升高,凸顯市場情緒高度分裂。

評論:事件亦再次反映,隨著技術快速演進與監管滯後,傳統金融界與加密社群間對未來展望的落差,仍是區塊鏈生態的主要爭論焦點。比特幣的「終極面貌」將取決於政策走向、技術發展與全球採納情況,眼下各方仍持截然不同的立場。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