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美國聯邦參議院提出一項專為比特幣(BTC)使用者與礦工量身打造的稅務改革法案。該法案由共和黨籍參議員辛西亞·盧米絲(Cynthia Lummis)提出,旨在修補現行稅法中關於加密貨幣課稅的漏洞,同時為區塊鏈創新建立清晰的政策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提出針對「小額支付」的免稅門檻制度。根據內容,若使用加密貨幣作為日常消費支付手段,且符合年度總額不超過5,000美元的條件(約新台幣16萬元),可免於課稅。同時,單筆金額在300美元(約新台幣1萬元)以下的交易不再需要向稅務機關申報,並預計自2026年起依據通膨調整這項門檻。此舉將有助於推動加密貨幣更廣泛地用於實體經濟中。
針對礦工與參與質押(staking)的投資者,法案也提出關鍵改革。目前依照現行法律,挖礦或質押所得通常在取得時即被課稅,但新法案擬改為於實際處分(如出售或使用)後方才課稅。盧米絲強調:「要促進數位資產產業成長,就必須降低重複課稅壓力,並提供可預期的課稅環境,讓產業參與者安心投入。」
此外,法案涵蓋加密貨幣借貸與捐贈相關稅制調整。未來,當加密貨幣用於短期借貸時,將比照股票借貸制度,免於立即課稅,而視為暫時性「轉移」而非「出售」行為。同時,捐贈者若將加密貨幣直接捐贈予非營利組織,無需經資產估值即可獲得扣抵,相對簡化流程並鼓勵慈善使用。
盧米絲表示,這項方案未來十年有望為美國政府帶來約4.38億美元(約新台幣141億元)的稅收。然而比起稅收,她更關注為創新提供穩定法律架構,「只有建立清晰與公平的課稅標準,才能避免開發者將技術推向海外市場。」
此次法案與由川普總統推動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完美綜合法案)」雖屬獨立提案,但未來仍可能整合討論。當前法案正開放公眾意見徵詢,盧米絲亦呼籲產業界與公民積極提供回饋,共同塑造合理的稅制未來。
評論:隨著美國對加密貨幣稅務政策展開具體立法行動,相關投資人應密切關注進度與變革影響,特別是對實務操作與投資策略的潛在改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