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綠色實體資產市場蓄勢待發:鏈上碳權代幣化年報酬上看 30%,2035 年總規模可破 60 兆美元

綠色實體資產市場蓄勢待發:鏈上碳權代幣化年報酬上看 30%,2035 年總規模可破 60 兆美元 / Tokenpost

根據市場預測,全球實體資產(RWA,Real-World Asset)市場規模於 2035 年前可望突破 60 兆美元(約新台幣 8 京 3,400 兆元)。其中,「綠色實體資產(Green RWA)」正逐漸成為鏈上創新浪潮中的關鍵子類別。儘管現階段綠色資產的代幣化比例尚不足氣候資產總額的 1%,目前市場仍以國債類 RWA 為主,但隨著資產代幣化加速,該領域正日益展現出龐大潛力,逐步轉化為一片具高成長性的藍海市場。

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指出,在未來數年內,歐洲聯盟(EU)將透過更嚴格的排碳監管措施,推動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快速擴大。現階段此類代幣化資產仍面臨缺乏標準化規範與驗證架構的瓶頸,不過,隨著「可編程鏈上資產」的需求增溫,新興國家正積極建構相關基礎設施。

例如 Dimitra 此項目,便結合區塊鏈與人工智慧(AI)技術,支援巴西亞馬遜地區的可可豆農場。同時也在墨西哥作為碳權投資工具使用,據估計,投資人可獲得年化 10~30% 的報酬率,備受關注。

此外,針對缺乏電力基礎建設的地區,Liquidstar 提供創新方案也引發業界興趣。其研發的 Waypoint 基地整合了電池充電、大氣水分收集、網路連結與數據服務中心等功能,為無公共電網(Off-Grid)地區提供永續性的能源與數位生態解決方案。這些案例展現了綠色 RWA 在追求「永續性」與「獲利性」之間取得嶄新平衡的潛力。

評論:過去綠色資產一度被「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模糊概念困住,未受市場重視;但如今藉由區塊鏈進行代幣化,其效率與透明度大為提升,投資者興趣也隨之提高。而具備智能合約與可信驗證機制的鏈上技術,更使這項資產類別的流通與信任基礎獲得大幅增強。

碳權市場則可追溯至 1990 年代的京都議定書,並藉由歐盟的碳排權交易機制(EU ETS)逐漸納入制度化管控。隨著企業永續發展熱潮興起,自主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於 2010 年代獲得快速發展,目前該市場總值約達 17 億美元(約新台幣 2,363 億元),且預估未來 10 年年均成長率可達 25%。而碳移除市場(CDR)至 2050 年預計將成長至 1.2 兆美元(約新台幣 1,668 兆元)。

在「ESG 债券」細分領域中,「氣候債券」的累計發行量預期將於 2024 年底達到 3.5 兆美元(約新台幣 4,865 兆元)。而由 CarbonHood 推動的碳權代幣化項目,雖只占整體碳資產(約 2 兆美元)的 3.5%,金額仍達 7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9,730 億元),反映出市場對其高度期待。

那為何這一刻正是關鍵時機?關鍵在於 2015 年簽訂的「巴黎協定」,將於 2028 年起施行更為嚴格的氣候監管。協定第 6.4 條規定將建立「全球碳權交易市場」,允許國家與企業間相互交易碳權,以更具彈性的方式完成其溫室氣體減量承諾(NDC)。目前中國計畫於 2030 年達到排放高峰,印度也訂下至該年底將碳密集度降低 45% 的目標,顯示這類市場趨勢具實質推動力。

歐盟方面也正推進其「2030 氣候路線圖」,目標為在 1990 年基準下實現 55% 排放減量。同時,碳邊境稅(CBAM)預計於 2026 至 2028 年實施,將對進口高碳商品徵稅,有助於推動全球碳成本一致化。隨著資本市場對氣候資產(如:氣候債券、碳 ETF 等)的需求大增,區塊鏈在認證與交易流程的角色將更為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地區也正快速崛起為「綠色實體資產生態」的核心力量之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與沙烏地阿拉伯積極推動電動車普及、擴展太陽能基礎建設,並導入區塊鏈驅動的碳檔案系統,以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杜拜規劃於 2027 年實現 100% 的綠能計程車運作,並於 2050 年其電動車使用率達 50%,同時推進能被驗證的平台建構以實現「2050 淨零碳排」目標。

沙烏地方面則整合電動車電池原料工廠,推展綠色基礎建設以拓展相關應用場景;杜拜現已建成「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太陽能發電廠,擁有 3.86 GW 發電能力,並將於 2030 年擴充至 7.26 GW。這一連串發展正仰賴區塊鏈技術的高度整合,進一步強化綠色 RWA 作為全球碳經濟重心的戰略地位。

評論:綜合來看,綠色實體資產正處於成長轉捩點。政策推力與市場需求交織,加上鏈上技術降低信任門檻,使這類資產極具爆發潛力。投資人與技術建設者若能及時切入,不僅掌握綠色金融趨勢,也有望從碳經濟改革中取得先機。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