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TokenPost 於 24 日(當地時間)報導,加密產業知名投資人聖地牙哥·羅艾爾·桑托斯(Santiago R. Santos)近期在其 Substack 部落格撰文表示,「加密貨幣市場長期以來過度仰賴誇大的『網路效應』進行估值,導致實際價值與用戶體驗脫節」。他認為,廣為市場引用的「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反而凸顯出整體加密市值中潛在的泡沫。
桑托斯舉例指出,傳統網路平台如 Facebook,即使用戶量成長千萬,服務品質仍維持穩定;相較之下,當區塊鏈網路使用人數攀升時,手續費上漲、處理速度放慢等情況反而造成用戶體驗惡化。他進一步說明,儘管部分新興公鏈透過技術創新改善交易處理速度,但這種優化只是「摩擦的減少」,難以產生指數型的價值提升。
對此觀點,市場上亦出現不同立場。加密市場做市商 Wintermute 策略長賈斯帕·德·馬尔(Jasper De Maere)反駁表示,不應以傳統消費型應用的邏輯去評價一層區塊鏈(Layer 1),原因在於其真正的「網路效應」源自驗證者、鏈上安全性與流動性結構,而非純粹的用戶數據。
創投機構 Heartcore 投資人托馬斯·范塔(Thomas Fantar)也提到,在技術成熟的區塊鏈平台上,用量上升通常不會直接導致手續費飆升,反之流動性變強、年化收益率也可能隨之提高。另一位來自 Keyrock 的研究員班·哈維(Ben Harvey)則補充表示,他同意部分 L1 區塊鏈可能存在「高估」疑慮,但強調應依據協議擴展性與 AI 技術整合能力做出差異性評價。
在分析估值方式上,桑托斯還以「用戶人均價值」為指標,進行比較。他指出,撇除比特幣(BTC),目前其他加密貨幣總市值約為 1 兆 2,600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1,852 兆元),若以 4,000 萬至 7,000 萬用戶計算,相當於每用戶資產價值高達 1,800 萬至 4,600 萬韓元左右。反觀擁有 31 億月活躍用戶的 Meta(Facebook),市值僅約 1 兆 6,000 億美元,每用戶約值僅 75 萬韓元。
桑托斯認為此落差揭示,投資人對加密貨幣用戶價值的評估明顯高估。然而也有觀點指出,將擁有既定業務模型與廣泛收入來源的科技巨頭,與仍在尋找穩定營收方式的加密項目直接比較,恐失之偏頗。
評論:本次爭論所呈現的不僅是「加密貨幣是否被高估」,更反映出市場對其「網路效應」與「基礎設施角色」的理解尚未統一。若用戶僅視加密貨幣為消費型 App,自然會質疑其估值合理性;但若將其視為類似於作業系統或公用基礎建設,則評價模型必須重新檢視。
此一有關網路效應與用戶價值的討論,勢必將伴隨更多區塊鏈技術深化與應用成果而持續發展,也將成為衡量加密市場價值的新基礎。
關鍵詞:加密貨幣、網路效應、梅特卡夫定律、用戶價值、區塊鏈基礎設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