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啟動重大監管改革,擬設「系統性穩定幣」限制規範,引發產業關注。
根據路透社報導,於 8 日(當地時間),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oE)正式公布一份針對以英鎊計價的「系統性穩定幣」之監管機制草案,並同步展開業界意見徵詢。英國央行指出,這類穩定幣若廣泛應用於支付活動,將可能對「金融系統」產生潛在風險,因此有必要建立嚴格規範。
根據草案內容,穩定幣發行機構必須將其「在外流通總負債」中的至少 40%,以無息的形式存入英國央行;其餘 60%則應由「高流動性資產」組成,如短期英國國債。如此機制旨在確保資產儲備穩健,提升兌換穩定性。
此外,央行也提議設立個人與企業使用限制:一般用戶最多可持有 2 萬英鎊(約新台幣 350 萬元)的穩定幣;企業則限制在 1,000 萬英鎊(約新台幣 17.5 億元)內。不過報導指出,若屬於高支付量需求企業,仍可根據實務情況納入例外。評論:此舉反映央行意在平衡創新發展與系統性風險的管理。
按照官方時間表,這份草案的意見徵詢將持續至 2026 年 2 月 10 日,並計畫於同年下半年正式定案施行。外界普遍認為,英國此舉展現其作為全球金融樞紐,在建構數位支付安全框架上的積極姿態。
評論:央行直接介入抵押資產標準與流通管理,顯示其有意將民間穩定幣納入「合規體系」,這對涉及穩定幣發展的相關企業意義深遠。考量目前市面上主要穩定幣如泰達幣(USDT)、USD Coin(USDC)等已高度滲透交易市場,英國模式或將為其他國家央行規範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穩定幣、英國央行、監管草案、系統性風險、USDT、USDC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