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一週內價格回落近 10%,正測試關鍵支撐區間——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 億元)大關。分析師指出,這一價位範圍過去曾出現顯著的「流動性吸收」現象,因此可能成為後續行情反彈的關鍵轉折點。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截至 24 日(當地時間),這波下跌起始於 10 月 10 日,比特幣當時跌破前波低點,引發賣壓集中。不過,市場認為,該區域曾是過去下跌時的「支撐清算帶」,有機會成為築底基礎。鏈上分析公司 Band Finance 分析師米凱爾‧范‧德‧波普(Michaël van de Poppe)表示:「比特幣再次吞噬 10 月 10 日的下跌流動性後的走勢令人關注,若當前區間獲得支撐,將可能形塑短期底部。」
目前比特幣價格在 9 萬 9,000 美元至 10 萬 4,500 美元(約新台幣 1 億 450 萬元)之間波動,距離一個月前創下的歷史高點——12 萬 6,080 美元(約新台幣 1 億 2,608 萬元)仍有一段距離。波普認為,若要重返歷史高點並創新高,首要條件是價格需回升至至少 11 萬 2,000 美元(約新台幣 1 億 1,200 萬元)以上。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師釋出樂觀訊號。加密分析師阿里‧馬丁尼茲(Ali Martinez)認為,若比特幣能從當前價位反彈,上行目標可能達到 10 萬 6,500 美元或 11 萬 2,000 美元。他根據歷史數據指出,這兩個價位過去曾為強力支撐區,若賣壓減弱,有望再次形成技術支撐。
馬丁尼茲也提出比特幣短期的兩種潛在路徑:一是迅速反彈;二是在短暫下跌後再度走高,無論哪一種路線,第一個目標價皆是 10 萬 6,500 美元。
而交易員 CryptoBull_360 則觀察到,比特幣近期突破了「上升楔形」型態,並伴隨強勁成交量。他表示,當前價格仍位於 50 日移動平均線之上,支撐效應依舊,不過「若跌穿移動平均線,可能導致進一步下修。」
儘管部分觀點偏向利多,但仍有分析師對流動性風險與空頭壓力保持警惕。市場觀察人士「Ted」指出,9 萬與 12 萬 6,000 美元附近存在大量潛在流動性,他並提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期貨缺口仍未完成回補,因此仍有下跌風險。他表示:「選擇權市場低波動反映出投資者仍處於觀望階段,代表不確定性仍高。」
此外,雖然「自我託管」趨勢日漸明顯,顯示部分投資人建立長期持幣部位,但實際買盤尚未形成主升動能。根據近期報導,通訊與半導體公司思康通訊(Si Kang Communications)出售其持有的 970 顆比特幣,協助將公司債務自 1 億 8,9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890 億元)削減至 9,4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945 億元)。
同時,一個大型錢包地址最近轉出了價值高達 2 億 7,2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720 億元)的比特幣,被視為潛在「拋售訊號」。若這類拋壓持續,當前支撐區亦可能面臨失守壓力。
評論:比特幣能否出現明確反彈,關鍵在於是否能站穩 10 萬美元的「心理與技術共識價」。若能突破 11 萬 2,000 美元關卡,可能宣告修正週期結束,進一步拉開新一輪漲勢。否則,市場或仍將陷入高波動、低方向的盤整格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