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加密貨幣如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在 11 月 4 日(當地時間)突遭重挫,整體市場大幅震盪。根據 Kobeissi Letter 的分析,過度使用「槓桿」是放大此次跌勢的主因,導致僅兩天內全球加密貨幣市值就蒸發了 1 兆美元(約新台幣 1,353 兆元)。
此輪下跌格外令人意外,因為就在數日前,包括美國聯準會(Fed)可能降息、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以及通膨數據不如預期等多項利多消息,仍支撐著市場情緒。根據市場數據顯示,截至 11 月首個週末,比特幣一度穩定於 111,000 美元(約新台幣 1,500 萬)左右,以太幣則接近 3,900 美元(約新台幣 526 萬),瑞波幣(XRP)也突破 2.60 美元(約新台幣 3,510 元),呈現全面上揚態勢。
然而,行情旋即反轉。比特幣在五個月以來首度跌破 99,000 美元(約新台幣 1,339 萬)大關,以太幣也由年初以來的正報酬轉為虧損水位,回落至 3,200 美元(約新台幣 432 萬),跌勢猛烈。
Kobeissi Letter 指出,這次回檔雖在「基本面」上看似無明顯利空,但由於市場中的「槓桿使用量已達歷史新高」,因此加劇了技術性拋售的影響。該報導稱,目前每日遭強制平倉的交易者多達 30 萬人,「反應極度敏感的市場,對如川普總統發言等政治消息也產生劇烈波動影響」。
同日,傳統金融市場也出現修正,日本股市當天重挫 4.5%。但與加密貨幣的劇烈震盪相比,整體影響程度相對較小。專家普遍認為,這與加密貨幣市場「高波動性」與「槓桿依賴結構」脫離不了關係。
Kobeissi Letter 最終強調對市場「基本體質」依然有信心,指出「利率下降、監管鬆綁以及企業獲利穩定增加」等利多仍在,同時「人工智慧(AI)革命持續推進」。他們呼籲投資人應「不被雜訊干擾」,保持長線觀察。
評論:此次劇烈回調突顯出市場在過度槓桿之下的脆弱性,警示投資人應重視「技術風險」所帶來的連鎖效應。雖然短期趨勢震盪,但大多數專家仍對加密貨幣產業的長期發展趨勢持正向看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