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ETH)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近日對社群倡議的「區塊鏈狀態到期(state expiry)」提案表達明確反對立場,並提出替代方案。該議題與以太坊長期擴展性策略息息相關,因而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Buterin 指出:「不應透過強制刪除舊資料來減輕鏈上負擔,而應轉向更彈性的節點設計。」
所謂「狀態」,是指以太坊網路中所有帳戶餘額、代幣持有資訊、智慧合約儲存內容等資料的總和。隨著使用者與智能合約數量大幅增長,這些資料呈現爆炸式擴張,導致節點需儲存大量資料,從而提高儲存與運維成本,進而使網路速度、交易成本與節點門檻全面上升。
為解決此問題,有部份開發者提出實施「狀態到期」:即將長期未使用的資料——據估約佔整體狀態資料八成——在一定時間後自動刪除,以進一步減少節點儲存壓力。
然而,Buterin 卻不支持該作法。他認為,硬性刪除資料不僅潛藏風險,也與去中心化原則有所違背。取而代之,他提出「部分狀態節點」的方案:允許節點僅存取與自身需求相關的資料,而非承擔整體狀態資訊。此架構毋須更動共識層設計,亦不影響全網整體運行,能更靈活地因應未來成長。
Buterin 補充指出,他提出該解法不僅為技術效能考量,更關係到以太坊「穩定、簡潔且具未來耐久性」的長期願景。他強調,部分狀態架構更符合未來新興科技——如量子電腦——所帶來的安全與運算挑戰,也有助於提升網路長期競爭力。
這項提案也與當前愈發激烈的公鏈競爭緊密相關。面對像 Solana(SOL)、BNB 鏈等高效能第一層區塊鏈擴張市場佔有率,以太坊正透過主網堆疊(Mainnet stack)優化與拓展,來支援實體資產代幣化(RWA)與迎合傳統金融巨頭的需求。
評論:Buterin 的技術主張折射出以太坊對長期基礎建設堅持去中心化與永續性的態度。在高度競爭與技術快速演進的區塊鏈產業中,這樣的架構設計可能將成為未來區塊鏈標準。
另一方面,投資機構對以太幣的前景亦持樂觀態度。基金策略公司(Fundstrat)共同創辦人湯姆·李(Tom Lee)日前表示,他看好以太幣有望突破 1 萬美元大關(約合新台幣 139 萬元)。他稱:「以太坊迄今維持 100% 上線時間,這對長期投資人極具吸引力。」
整體而言,Buterin 推出的「部分狀態節點」不僅是針對資料儲存壓力的技術解方,更可能成為以太坊擴張及強化全球競爭力的關鍵一棋。其背後蘊含的核心理念——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確保系統長期可行性——正是加密貨幣產業所要面對的根本課題之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