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專家警告:數位資產庫藏(DAT)濫用成「一夜致富」工具 加密貨幣市值面臨衝擊

專家警告:數位資產庫藏(DAT)濫用成「一夜致富」工具 加密貨幣市值面臨衝擊 / Tokenpost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歐米德·馬列坎(Omid Malekan)的觀察,近期多個數位資產庫藏(Digital Asset Treasury,簡稱 DAT)項目被濫用為「一夜致富」的工具,導致加密貨幣市場整體價值受損。他近日透過社群平台 X(原 Twitter)發布評論指出,大多數 DAT 項目缺乏透明度與基本結構,以華而不實的宣傳吸引投資者,卻未能提供關鍵資訊,反而削弱市場信任。

根據馬列坎的說法,大部分 DAT 項目形式空洞,僅有少數例外具備合理架構。此外,多數發起人將這些項目視為追求短期利益的工具,而非長期經營。他強調,DAT 的設立成本可能動輒數百萬美元,過程中涉及空殼公司、引導私募基金參與 PIPE 協議,甚至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進行資金融通,使得律師費與金融中介費用大幅增加。評論:這些結構讓資金最終流向中介機構與創業人員口袋,而非項目本身。

馬列坎也指出,許多 DAT 背後存在明顯的利益衝突。例如,有些創辦人或創投機構(VC)透過安插人選至董事會,讓項目資金流向自身擁有股份的新創企業。他認為,這樣的操作模式推升市場上加密貨幣的流通量,從而加重了價格下行壓力。他補充,「大量山寨幣實際供給量超過市場需求,導致投資人用折價進行評價,令總市值遭受重大損失」。

不僅如此,國際資產管理公司 VanEck(反映)在最新研究報告中也對 DAT 模式的長期可持續性表示憂慮。報告指出,DAT 的核心收益機制依賴於加密貨幣價格波動性,但隨著比特幣(BTC)逐步普及應用,整體市場的波動性正在結構性走低,可能對 DAT 營運構成威脅。

VanEck 更進一步指出,當波動幅度減少,許多 DAT 或難以持續進行資產收購,且對於希望進入市場的新參與者而言,期權市場的流動性短缺也讓風險難以正確估值。

評論:這一連串警告顯示,DAT 模式正在失控擴張,導致整體加密貨幣生態產生扭曲。隨著市場逐漸邁入成熟階段,「透明度」與「可持續結構」已成為衡量每個項目生存潛力的關鍵。

關鍵詞:數位資產庫藏、DAT、比特幣、加密貨幣、波動性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