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itfinex 的最新報告,截至 24 日(當地時間),比特幣(BTC)已連續四週走跌,並在本輪市場調整中創下高達 36% 的高點回落幅度,創今年最大跌幅記錄。這波跌勢也伴隨著歷來最大規模的強制清算,顯示整體市場正處於高度震盪階段。
上週期間,比特幣相較本輪高點下跌了 16%,週線報跌幅達 8.65%。此波跌勢打破多個關鍵支撐區間,導致短期持幣者大量拋售。報告指出,持幣時間 155 天以下的短期投資人,在幣價跌破成本區後,大量賣出止損,日均實現損失高達 5 億 2,300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166.4 億元),此數據僅次於 2022 年 FTX 破產時的歷史高位。
根據鏈上數據顯示,這波市場劇烈波動也揭露了短線資金密集流入的區間。多數買盤進場價格集中於 10.6 萬至 11.8 萬美元之間,在這個區間內形成明顯的籌碼壓力區,也反映出過去市場存在「結構過熱」淤積現象。
此外,清算規模屢創新高。10 月 10 日當天,市場單日清算額即高達 192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6,109 億元),上週亦發生額外 39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1,241 億元)的大規模平倉,讓使用槓桿的衍生品交易者損失慘重。
現階段走勢評估顯示,11 月整體仍可能以負報酬收場。截至目前,今年 11 月與過去表現大相逕庭。根據歷史數據,自 2013 年以來每年 11 月的平均收益率為 40.8%,中位數亦有 8.2% 的漲幅。但若當前跌勢持續,本次可能成為近年罕見連續兩月收跌的負面紀錄。
市場未來是否能觸底反彈,目前仍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短期投資者是否有足夠信心撐過虧損期,二是長期投資者在年底前是否對市場反彈仍抱有希望。然而當前市場氛圍相對保守,多數投資人傾向「防跌」策略,認為下行風險仍未完全出清。
評論:本次比特幣下跌潮凸顯目前加密市場的高槓桿結構與韌性考驗。投資人應更重視價格支撐區與籌碼分布,審慎評估是否進入過度拋售區間,避免因恐慌殺低造成更大損失。長期而言,若底部訊號逐步浮現,或將為耐心者提供布局機會。
資料來源:TokenPost,24 日(當地時間)
關鍵詞:比特幣(BTC)、市場調整、清算、短期投資者、實現損失、加密市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