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Chainlink 創辦人:DeFi 普及率仍僅 30%,明確監管是關鍵

Chainlink 創辦人:DeFi 普及率仍僅 30%,明確監管是關鍵 / Tokenpost

根據 TokenPost 於 24 日的報導,Chainlink(LINK) 共同創辦人謝爾蓋·納札羅夫(Sergey Nazarov)近日在一場專訪中表示,儘管去中心化金融(DeFi)距離真正「普及」仍有距離,但其實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強調,實現大規模採用的關鍵,仍取決於「明確的監管與制度整合」。

納札羅夫指出,目前 DeFi 已達大眾化的「約 30% 水平」,預估一旦能建立清晰的法律與監管框架,採用率有機會提升至全球 50% 的水準。他認為,監管的「明文化」不僅能提升 DeFi 的信任基礎,也是確立其金融實用性的關鍵。

在 DeFi 領域中,用戶可透過區塊鏈進行金融交易與對接,無需傳統金融機構中介。儘管其創新性備受關注,市場也對其是否能真正取代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抱持不同看法。

納札羅夫進一步指出,美國極可能成為 DeFi 制度化的起點。他解釋:「一旦美國建立相關法規,其他國家為確保自己金融市場與美元體系一致,將大概率跟進。」這意味著美國若啟動監管改革,或將對全球政策產生連鎖反應。

市場目前也普遍擔憂監管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Curve Finance 創辦人米哈伊爾·耶戈羅夫(Mikhail Egorov)曾於 2 月表示,DeFi 發展最大的障礙在於監管模糊帶來的合法性疑慮,KYC(了解你的客戶)及 AML(反洗錢)規定的遵守與否,成為產業能否整合進傳統金融的一大關鍵。

除了合規挑戰之外,耶戈羅夫也點出流動性不足、交易透明度與系統安全性等技術問題,仍是 DeFi 必須克服的重要課題。

評論:DeFi 的發展雖迅速,但若要邁向主流,仍需妥善處理合規挑戰。特別是美國與歐洲此類監管重地的政策動向,將直接影響全球投資人信心與產業整合速度。

總結來看,「明確監管」將是推動 DeFi 普及的核心詞,未來幾年內,美國政策是否開啟先例,成為市場觀察的重點之一。投資人或可將焦點轉向法規走向與政策落實,而非短期價格波動與投機操作。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