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比特幣(BTC)觸及11萬800美元關卡 亞洲與美國資金動能成關鍵推手

比特幣(BTC)觸及11萬800美元關卡 亞洲與美國資金動能成關鍵推手 / Tokenpost

比特幣(BTC)近日重新站上11萬800美元(約新台幣1,511萬元)關卡,展現強勁反彈勢頭。不過,據市場分析師指出,驅動比特幣下一波漲勢的關鍵,並非來自ETF資金流入,而是「亞洲與美國之間的流動性競爭」。根據 CryptoQuant 最新的鏈上數據報告,區域間資金流動的變化,正在深刻影響比特幣的短期價格方向。

根據 CryptoQuant 的觀察,亞洲交易者通常扮演激進入場者的角色,傾向於在行情初起時推波助瀾;而美國市場則在後續決定反彈能否延續成為持續性「多頭行情」。其中,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的資金「淨流出」現象,被視作法人投資者正在「積極建倉」的訊號,也意味長線走勢可能偏向樂觀。

報告進一步指出,衡量市場區域熱度的重要指標「Coinbase 溢價指數」(Coinbase Premium Index, 簡稱 CPI)也同步支持這一觀點。CPI 是透過比較 Coinbase(美元計價)與幣安(USDT計價)之間的報價差距來衡量資金需求;當該指數為正數時,常反映出美國市場買氣旺盛,歷史上多伴隨中長期價格上漲。

相對地,亞洲市場的資金行為主要觀察幣安的「淨流入/出」數據。若出現明顯「淨流入」,通常象徵潛在的拋售壓力,而「淨流出」則可能代表散戶有低接意願。同時,韓國市場的「泡菜溢價」(Kimchi Premium Index, KPI)也是觀察亞洲投機氛圍的重要指標,目前 KPI 位於中性區間,表明市場尚未過熱;但若升破5%,則可能暗示投機升溫,需提高警覺。

評論:這些區域性資金指標彼此交錯推動,展現出比特幣不是單一因素驅動的資產,而是在全球流動性角力之下波動的結果,顯現出市場正逐漸進入多因素共振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CryptoQuant 分析師補充,當美國法人需求與亞洲散戶熱情「同時轉強」,比特幣出現「全球性飆升行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相對地,若兩大區塊的資金主導權產生交替,則可能帶來劇烈短期波動與高波動率市況。

目前由 NUPL(Net Unrealized Profit/Loss)未實現損益指標來評估,比特幣尚未進入市場「極度樂觀」階段,當前數值為0.52,屬於市場處於「信心與樂觀」區域。歷史數據顯示,NUPL 接近 0.7 至 0.8 水準時,市場往往進入泡沫頂端(如 2013、2017、2021 年的牛市頂點)。

雖然短線上或許有部分獲利了結賣壓,但多數分析師預期,中期走勢仍有機會持續向上。若歷史走勢再次重演,比特幣價格可能挑戰 12萬至15萬美元區間(約新台幣1,668萬元至2,085萬元)區間。

總結來看,影響比特幣後續走勢的關鍵,不再是單一 ETF 的通過與否,而是「亞洲與美國資金動能是否同步」。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如 CPI、KPI、NUPL 等區域性流動性與市場情緒關鍵指標,以便掌握下一階段的潛在機會與風險。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