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白宮發表數位資產報告:批發型 CBDC 可望成美國跨境支付關鍵工具

白宮發表數位資產報告:批發型 CBDC 可望成美國跨境支付關鍵工具 / Tokenpost

根據白宮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數位資產報告》,市場關注此報告對於全球支付系統現代化可能造成的影響。這份總長 166 頁的報告著重探討了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跨境支付方案,以及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的潛在角色,並在鼓勵民間創新的同時,也未排除政府的政策介入。

本次報告源於川普總統於 1 月頒布的行政命令,內容明確禁止一切形式的 CBDC 推行。依據該命令,白宮成立了總統直屬工作小組,作為政策規劃與報告制定的執行主體,並排除美國聯準會與其他主要金融監管機構參與。評論指出,這反映出川普政府對這些傳統機構的不信任與制衡意圖。

初步來看,行政命令似乎涵蓋所有類型的 CBDC,包括針對一般民眾的零售型 CBDC與針對金融機構的批發型 CBDC。不過,近期美國眾議院通過「反 CBDC 監控法案」後,政策方向已更加明確:打擊對象僅限於零售型 CBDC。由此可推測,用以銀行間結算的批發型 CBDC仍可能被允許,為美國保留加入國際支付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彈性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白宮報告中並未直接點名批發型 CBDC,卻援引歐洲中央銀行(ECB)與瑞士國家銀行(SNB)等機構合作的跨國支付實驗,暗示未來使用「代幣化中央銀行資金」作為跨境結算工具並非完全不可能。專家分析指出,美國是否正式參與設計此類結算架構,可能左右未來全球支付格局的權力分布。

此外,民間正在積極開發整合穩定幣(Stablecoin)、代幣化存款與分散帳本技術(DLT)的複合式支付平台,美國政府的政策立場將深遠影響全球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的部署。無論是全球銀行主導的「Project Agora」,或是基於 SWIFT 的即時支付系統,都在探索與批發型 CBDC 結合的可能性。

此報告同時強調需重新界定針對數位資產的監管框架,並倡導透過國際合作來提升美國在新時代支付體系中的競爭力。評論指出:美國此一政策轉向,有可能撼動全球數位支付產業的力量平衡。

未來美國是否選擇開放批發型 CBDC 的發展,將成為其在數位化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何種角色的關鍵。即便白宮目前釋出支持民間主導創新的訊號,但在具體制度落地之前,市場仍可能出現不確定與混亂。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