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JP 摩根近期的預測,即使面對 2025 年可能出現的「空頭市場」,比特幣(BTC)價格在 2026 年仍有望攀升至 17 萬美元(約新臺幣 2,210 萬元)。他們認為,比特幣相較於黃金仍屬「低估」資產,並指出此一預估價位是根據市場波動性調整後所得的數據。
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JP 摩根在報告中提到,今年以來比特幣衍生性商品市場經歷槓桿清算,有助於清理過熱交易,為後市反彈奠定基礎。他們也提醒外界不應過度解讀比特幣 ETF 資金流入的重要性,儘管部分資金有流出現象,但就整體規模而言,仍屬穩健,顯示機構對比特幣的持續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看多預測出爐的時間點,正值比特幣於上月大跌至 10 萬美元(約新臺幣 1,300 萬元)以下,引發投資人廣泛關注。相比之下,另一本土大型投資機構 Galaxy Digital 則因增長動能放緩為由,將其比特幣的目標價下修至 12 萬美元(約新臺幣 1,560 萬元)。
此外,曾直言「比特幣是騙局」的 JP 摩根執行長賈米·戴蒙(Jamie Dimon),最近在一場國際投資論壇上也改口承認「加密貨幣是真實存在的資產」,此番談話引起外界廣泛討論。這一轉變也從側面說明,加密貨幣在傳統金融機構間的認知態度正在快速轉變。
評論:隨著 JP 摩根等主流銀行態度的軟化,機構投資人對比特幣的接受度料將進一步提升,或有助推升中長期的市場信心。擁有「金本位數位資產」之稱的比特幣,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持續的背景下,或將被更多資金納入避險配置工具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