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長期未動用的比特幣(BTC)近日重現市場,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加密投資公司 Galaxy Digital 透過場外交易(OTC)方式出售了多達 8 萬顆比特幣。然而,這批比特幣被指可能來源於 2011 年曾遭駭的交易所「MyBitcoin」,引發一連串市場質疑。
根據鏈上資料分析機構 CryptoQuant 執行長朱祐熙指出,這批比特幣來自自 2011 年 4 月起未曾有動靜的冷錢包。剛好該時間點與 MyBitcoin 遭受駭客攻擊並停業的時機相符,因此合理懷疑這筆資產與當年事件有關。根據當時報導,損失金額約為 7.2 萬美元,但以目前比特幣價格估算,這筆 8 萬顆 BTC 應屬於高達新台幣 1,300 億以上的天價資產。
朱祐熙表示:「這些比特幣的原始地址與 MyBitcoin 交易所有高度關聯,極有可能為該平台的舊用戶資產,或來自執行長 Tom Williams 或駭客之手。」目前尚不清楚 Galaxy Digital 是否徹底驗證了這批資產的來源,若未經查證即進行交易,恐將等同於將歷史駭客所得重新合法化。
對此,Galaxy Digital 強調,此次交易僅係為「整理早期比特幣投資人的遺產」所為,但未進一步說明賣方身份與比特幣真正所有權來源,資訊透明度明顯不足。評論:在市場日益向合規化發展的當下,交易標的的起源應受到更嚴格的審查與披露。
值得關注的是,即便這是一筆超大規模交易,比特幣價格仍維持於 117,983 美元水準,未出現明顯波動。原因可能在於場外交易機制未直接衝擊交易所即時價格。但這依然引出業界一項根本性問題:「遭竊的加密貨幣是否能未經處理即重返市場?」
朱祐熙也提醒,本事件反映市場的結構正悄然改變。以往「加密巨鯨」的資產移動常是市場預測參考依據,現在則是長期停滯資產逐步於可信投資者間轉手,顯示市場雖漸趨成熟,但在「透明度」與「信任」方面仍有待提升。
回看 MyBitcoin 的駭客事件,曾在業界掀起重大波瀾,歷經十多年後又再與 Galaxy Digital 的比特幣轉移連結在一起。評論:這再次證明,加密貨幣世界的歷史尚未塵埃落定,未解之謎依然影響著今天的市場決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