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Libra 被指僅為迷因幣 創辦人改口掀加密貨幣詐欺爭議

Libra 被指僅為迷因幣 創辦人改口掀加密貨幣詐欺爭議 / Tokenpost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於 30 日(當地時間),主導加密貨幣項目「Libra」的企業家海登·戴維斯(Hayden Davis)在美國法院改口表示,該項目並非以真正投資為目的,而只是個「迷因幣(Meme Coin)」。這一說法與其先前對 Libra 的營運承諾大相逕庭,引發外界對項目真實目的的質疑。就在 Libra 涉及的資產總額達 3.9 億美元(約新台幣 125 億元)遭到美國當局凍結的背景下,戴維斯此番言論在加密圈掀起巨大波瀾。

戴維斯在法庭證詞中宣稱,Libra 並沒有吸引投資者圖利的商業設計,也未規劃具體用途,實際上並不存在可執行的項目。他為此辯稱,「既然沒有明確的商業計畫,就無法認定這是一場投資」。該項目的投資人、名為歐馬·赫洛克(Omar Hurlock)的個人,用「詐欺」為由對戴維斯及其共同創辦人本傑明·周(Benjamin Chow)提出訴訟,但遭紐約南區地方法院法官珍妮佛·羅肖恩(Jennifer L. Rochon)駁回。

Libra 資產爭議起始於 1 月 30 日,海登·戴維斯會見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伊(Javier Milei)後,被查出控制 Libra 的加密錢包帳戶有 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6 億元)的異常轉帳流動,美國調查機構隨即展開跟進,並已凍結總計 2.8 億美元的資產。

戴維斯方面辯稱,他們從未向買家完整說明 Libra 的基礎設施、資金用途或通證經濟設計。他主張,「迷因幣本質上並無內在價值,無法視為投資工具」。評論:這一說法若被法院認可,恐將重塑加密司法審理中對「迷因幣」類型項目的界定準則。

Libra 案後續審理預定於 8 月 19 日在紐約法院進行,屆時法官將針對該項目是否涉及投資詐欺,進行進一步裁定。外界普遍認為,本案將成為判斷加密貨幣項目是否構成「迷因幣詐欺」的重要法律分水嶺,影響未來其他類似代幣的監管走向。

關鍵詞:Libra、迷因幣、加密貨幣詐欺、Hayden Davis、加密貨幣監管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