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美國銀行擁抱穩定幣!摩根大通與花旗等巨頭搶佔區塊鏈創新先機

美國銀行擁抱穩定幣!摩根大通與花旗等巨頭搶佔區塊鏈創新先機 / Tokenpost

近年來,美國大型銀行對於加密貨幣產業的態度出現明顯轉變。曾經一度拒絕與此類企業合作的機構,如今開始積極擁抱「區塊鏈」與「穩定幣」等新技術。根據 Axios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JPM)、富國銀行(WFC)與花旗集團(C)在內的幾家重量級銀行,過去三年內曾是大量帳戶關閉爭議的主角,但隨著監管環境放寬,他們的態度也正產生質變。

隨著「Chokepoint 2.0 行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過去的 SAB 121 會計指引等關鍵性規範逐步廢除,美國銀行業漸漸開始認可加密資產的潛力。其中,「穩定幣」被視為銀行能否在未來金融體系中立足的一項重要指標。評論:銀行不再將穩定幣視為風險,而是開始探索相關服務商機。

其實「穩定幣」並非新概念。過去數年,摩根大通與桑坦德銀行(Santander)等金融巨頭,已率先在內部結算與跨行轉帳中運用自家區塊鏈技術。然而,這些部署多半僅限於私有鏈,未能充分發揮「公鏈」的開放性與效率性。

如今,伴隨以太坊(ETH)等「公有鏈」日益成熟,基於公有鏈的穩定幣已能提供包括國際轉帳加速、降低支付糾紛風險與發薪自動化在內的多項實質效益。最典型的例子是薪資系統的最佳化,「可程式化」的穩定幣讓企業得以自動執行複雜的分潤與派息規則,進一步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

亦有愈來愈多「中小型銀行」嘗試接觸這項新興技術。其推動模式與許多企業 2022 年採用 ChatGPT 的熱潮類似,屬於先觀察、再快速導入的作法。舉例而言,美國 Custodia Bank 日前就在以太坊上發行自家穩定幣 Avit,提供用戶快速且低廉的轉帳服務,引發市場關注與模仿潮。評論:此現象顯示,更多銀行可能將數位資產視為未來競爭的關鍵利器。

數據顯示,全球對穩定幣的需求正持續上升。根據區塊鏈分析平台 Artemis 與 Dune 的統計,在 2024 年 2 月,活躍穩定幣錢包數達到約 1960 萬個,而到了 2025 年 2 月,已突破 3,000 萬個。川普總統日前更宣布,將於 8 月前推動相關法案,顯示聯邦層級也開始積極關注相關立法;而懷俄明州則已在今年 3 月通過穩定幣法案,成為當地金融創新的先行者。

目前市場流通中的穩定幣,有高達 91% 採用「法幣儲備」支撐模式,僅 8.5% 依賴「加密資產抵押」。至於曾引發爭議的「演算法穩定幣」,其風險與不穩定問題使其逐步遭市場淘汰。此外,初期礙於難懂操作而導致用戶體驗差的問題也已有明顯改善,使得非加密產業的企業也能較容易地接軌使用。

隨著更多資產逐漸「鏈上化」,使用「公有鏈穩定幣」的企業,未來將更能快速應對金融監管與技術變遷。例如,像是以太坊這類平台就讓機構可同步享受資產透明、快速清算與全球互操作性的優點。同時,在穩定幣技術推動下,「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也正在成為新趨勢。黑岩(BlackRock)執行長拉里·芬克(Larry Fink)曾於今年初在 CNBC 上表示,SEC 應儘速批准債券與股票的代幣化,有助提升市場效率。

對於目前正面臨金融科技競爭、利率變化與消費者儲蓄率下滑壓力的銀行業來說,積極部署穩定幣應用,不僅能拓展產品線,也有望優化營運效率,可望成為接下來轉型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