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比特幣(BTC)衝上11.8萬美元創新高 專家:結構性支撐推動慢牛格局

比特幣(BTC)衝上11.8萬美元創新高 專家:結構性支撐推動慢牛格局 / Tokenpost

比特幣(BTC)近日強勢突破歷史新高,價格衝上11萬8,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640萬元),持續展現牛市氣勢。然而,與過往每次價格飆升所伴隨的投機熱潮不同,專家認為這一輪漲勢並未產生過度炒作跡象,反而呈現出結構性支持的升勢。

根據 CryptoQuant 與 Santiment 等鏈上數據分析機構的觀察,過去在今年3月與12月的幾波暴漲中,BTC 市場價值與實現價值比(MVRV)往往迅速升至 2.7 以上,並導致短時間內的拋壓暴增。然而截至目前,該指標維持在相對溫和的「2.2」水準,反映買盤集中、投資人情緒冷靜,可能支持較「可持續」的漲勢。

CryptoQuant 更指出,目前持幣不到一個月的短期投資人僅占 15%,相比前次高點創下前的 30% 出現明顯下降,顯示新資金流入有限,也反映多數老用戶選擇繼續「長期持有」而非獲利了結。其中,SOPR(實現利潤率)數據也佐證這一點:短線交易人並未傾向出脫,而是選擇「續抱」。

另一方面,比特幣生態中的關鍵群體——礦工,目前也展現出與過往不同的行為模式。CryptoQuant 數據顯示,礦工持倉指數(MPI)持續下跌,代表礦工賣壓減弱,許多大型挖礦公司選擇將幣留存,這意味著當前並未重演過去「價格高漲等於大量拋售」的慣性行為。

對於這次升勢的後支撐力,專家認為來自更具深度的變化,如國家機構與企業對比特幣的「策略性接受度提升」。CryptoQuant 分析指出,與單純技術分析或市場情緒解讀相比,當前的牛市更反映產業基礎結構的變化,是一種「無需過熱也能創高」的慢牛格局,可能具備中長期上漲能力。

支持這一結論的還有資金流動數據。根據 Santiment 資料,自 6 月 22 日反彈低點以來,比特幣漲幅已接近 20%,但流入交易所的供應量卻持續下滑,使市場賣壓相對減輕。這反映出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將資產「存放」而非「拋售」。

具體來看,過去四個月,全球交易所持有量減少了 31.58 萬枚 BTC,約佔總儲備的 21%。若以更長時間軸觀之,自 2020 年 7 月以來,總計有約 188 萬枚比特幣自交易所中流出,減幅達 61%。這些變化進一步強化「供應緊縮」趨勢,降低短期賣壓風險。

評論:近期的比特幣市場不再是一場追逐價格的投機盛宴,而更像是由制度資金、長期持有者與礦工共同主導的穩健上行。若這種動能得以延續,未來數月內價格或仍有向上動能。

綜上所述,目前市場正從短期套利行為轉向長期價值投資,顯示比特幣(BTC)正在建立更強勁的結構性「需求支撐」,其趨勢有望進一步推升中長期價格表現。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