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SEC最新指引:協議質押不屬證券監管範疇,有利以太幣(ETH)等PoS加密資產發展

SEC最新指引:協議質押不屬證券監管範疇,有利以太幣(ETH)等PoS加密資產發展 / Tokenpost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 2025 年 5 月 29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最新指引,特定形式的加密貨幣「質押」(Staking)行為已被明確界定為不屬於證券監管範圍。這項公告為長期受監管不確定性困擾的節點營運者、驗證者與個人投資人,提供了更清晰的法律框架,使他們能「穩定」地參與權益證明(PoS)機制的區塊鏈網路建設。

根據該份指引,SEC明確指出,包括「獨立質押」、「委託質押」以及基於託管服務提供的「協議質押」等,凡是直接參與在鏈上共識機制的方式,均「不被視為證券發行」。SEC指出,這類機制的酬勞屬於對區塊鏈網路的「技術貢獻報酬」,而非依賴第三方努力產生的投資報酬,因此無法符合「Howey 測試」中所定義的投資契約特徵。

SEC進一步強調,若用戶因參與如區塊生產、交易驗證等協議層級行為而獲得質押獎勵,該報酬應視為是對其「貢獻角色的對價」,而非單純追求收益的「投資回報」。此舉象徵監管機構已逐步將PoS網路參與,視為類似提供技術服務的行為,對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合法性與功能性特徵展現更高理解度。

不過,SEC也提醒,並非所有形式的質押都免於監管。指引特別提及,若任何產品以「收益保障」為前提推出,如披著存款或借貸形式包裝的DeFi金融商品,或將質押作為高利潤「收益組合」的一部分銷售予投資人,仍可能構成違法證券發行,並受到相關監管。換句話說,一切倚賴他人操作、不涉及實際網路貢獻的收益模型,仍屬於監管風險之下。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SEC此次聲明是美國境內質押服務商與PoS投資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捩點。在法律定位明朗後,許多技術基礎設施提供商、機構投資者與個人驗證者,得以在合規環境加速布局,使整體質押生態系顯著擴張,並促進「機構資金」進一步湧入。

評論:此舉等同於為加密貨幣產業中的一大關鍵領域「掃除監管陰霾」,有助於推動以太幣(ETH)等PoS加密資產的長期發展,並為全球類似市場提供參考範例。

對於期望參與PoS機制,並透過質押貢獻網路以獲取報酬的加密貨幣使用者而言,這份SEC指引極具參考價值。特別是針對以美國市場為主體,或與美國投資人有業務往來的區塊鏈專案,更應「明確劃分協議質押與投資契約間的法律界線」,以保障整體商業運營的穩定性與合規性。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