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9 日(當地時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海絲特·皮爾斯(Hester Peirce)發表聲明,針對近期傳統金融機構積極推進「實體資產代幣化(real-world asset tokenization)」的趨勢發出警示,強調「被代幣化的證券本質上仍是證券」,重申 SEC 的基本立場。
她指出,雖然區塊鏈技術具有重塑資本市場的潛力,但這並不代表可繞過現行的證券法規。皮爾斯提醒,市場參與者若想推動代幣化商品,應主動與 SEC 及其相關部門溝通,了解適用規範。她進一步表示:「區塊鏈並非能讓你逃避監管的魔法工具,創新必須與合規並行。」
此番發言背景,是美國多家大型銀行與機構近期積極探索透過區塊鏈將不動產、債券等實體資產數位化、推出代幣化金融商品的實驗計畫。評論指出,SEC 的這番重申,無疑為這些計畫設下「監管底線」,使市場需更加審慎規劃其技術應用。
彭博 ETF 分析師詹姆斯·賽法特(James Seyffart)表示,此舉展現出 SEC 對「高風險、具挑戰性」代幣化項目的審慎態度,形同劃定監管的紅線。他同時補充,皮爾斯也釋出正面訊號,透露 SEC 願與私人企業展開建設性對話,可能在制度上保持一定彈性與調整空間。
皮爾斯進一步開放表示,若技術特性導致現行法規顯得不適用或過時,「SEC 願意探討豁免條款或進行法規優化」,展現機關對市場發展與科技革新的理解與包容。
加密貨幣資產管理公司 Bitwise 的首席投資長馬特·霍根(Matt Hougan)則看好未來潛力,他指出:「全球股市估值約 117 兆美元,債市逾 140 兆美元,若兩者僅有 5% 被代幣化,該市場規模將可達 13 兆美元(約 1 京 8,070 兆韓元)」,可見其龐大應用空間。
評論:SEC 此舉傳達出兩面訊息,一方面強調合規底線不容模糊,另一方面,卻也對創新技術的發展敞開大門。這種「守中求變」的態度,為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市場指明方向,即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仍有突破與合作的可能性。
隨著監管立場趨明確,以及傳統金融進一步擁抱區塊鏈科技,「實體資產代幣化」的發展仍有望持續推進。但如 SEC 所言,即便技術上被包裝成分散式金融商品,「代幣化的資產終究仍是證券」,這一核心原則將繼續主導美國監管環境的思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