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人轉向以太幣(ETH):應用潛力與資金流入推升市場熱度
在加密市場投資趨勢逐漸轉向的當下,機構投資人日益聚焦於以太幣(ETH),取代傳統首選比特幣(BTC)。根據 CNBC、CoinGecko 與 Coinglass 的消息,於近期(當地時間),ETH 的實務應用性、資金湧入及在金融資產代幣化領域的重要角色,正在強化其作為長期策略資產的地位。
根據報導,美國上市公司 Bit Digital 最近完成一筆達 1億7,200萬美元(約新台幣 239 億元)的募資,並宣布將資產全面轉換為以太幣,購入總數超過 10 萬枚,成為持有 ETH 規模最大的上市企業之一。Bit Digital 執行長在接受 CNBC 採訪時指出,ETH 將是「下一世代的策略性資產」,並強調其開發者生態、資產代幣化與穩定幣需求,將在未來推升其價值。
不僅如此,本月於法國坎城舉行的以太坊社群大會(EthCC)亦引發業界高度關注。長期以來以電影聞名的城市,也逐步成為區塊鏈發展的創新平台。美國交易平台羅賓漢(Robinhood)利用活動熱度,針對歐洲用戶推出基於 Arbitrum 區塊鏈的美股代幣化交易服務,進一步強化以太坊生態系統擴展。此舉也帶動羅賓漢股價站上 100 美元大關。
傳統金融市場也積極擁抱以太坊技術。德意志銀行目前正於以太坊 Layer2 區塊鏈 ZkSync 上開發可支援實體資產、基金與穩定幣代幣化的平台。Coinbase、Kraken 等大型交易所也規劃啟動代幣化股票交易服務。此外,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推出之 BUIDL 基金,採用以太坊提供即時收益產品,以應對散戶與機構對區塊鏈資產信賴度的提升。
根據 CoinGecko 數據,目前市值第三大穩定幣 USD Coin(USDC) 中,約有 65% 在以太坊上傳輸,該鏈在所有穩定幣交易中市占率接近 50%。這樣的鏈上信任度,也讓 ETH 在與其他新興高效能鏈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以太坊共同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亦表示,與速度相比,「機構更在意信任度、隱私性與長期穩定性」。
企業進場 ETH 的步伐也日益明顯。SharpLink 近期購入 18 萬 8,478 枚 ETH,市值逾 4,900 億韓元,Bit Digital 也擴增至逾 10 萬枚,BitMine 更預計加碼約 2,500 億韓元的持倉。三家企業合計持有的 ETH 超過 38 萬 8,000 枚,遠高於當月 ETH 發行量(約 7 萬枚)。
另一方面,資金也正流入以太幣相關 ETF。Coinglass 指出,ETH 現貨 ETF 已連續兩個月出現正淨流入,目前管理資產規模達 11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53 兆元),雖仍明顯落後比特幣的 1,38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9 兆元),但呈現縮小差距趨勢。根據 Glassnode 最新數據, ETH 現貨 ETF 已連續 8 週吸引資金,累計超過 6.1 萬枚 ETH 流入。
在價格表現上,本週以太幣上漲約 3%,並帶動一連串與 ETH 生態相關股票同步走強。BitMine Immersion 股價因 ETH 部署飆升 1,200%,Bit Digital 則一週內漲逾 34%;SharpLink 買入市值 2,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7.8 億元)的 ETH 後,次日股價也暴漲了 28%。
市場技術分析師 Carl Moon 表示,若 ETH 能突破 2,700 美元(約新台幣 375 萬元)關卡,將有望開啟下一輪上升週期,目前價格則停留在 2,553 美元(約新台幣 355 萬元)附近,短期內略有回調。
評論:整體觀察機構對 ETH 的青睞傾向,並非僅為投機行為,更反映其鏈上實用性與資產信任度的逐步累積。作為一個整合 DeFi、生態建構、企業應用與穩定幣基礎的區塊鏈,以太坊早已超越「智能合約平台」的原始定位,正邁向新形態的金融基礎建設。
關鍵詞:以太幣(ETH)、比特幣(BTC)、代幣化、現貨 ETF、機構投資人、實體資產上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