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 Global Ledger 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自美國財政部轄下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於 5 月 1 日(當地時間)將加密市場平台「Huione Market」列為「主要資金洗錢關注機構」之後,仍有高達 9.429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09.7 億元)的泰達幣(USDT)資金透過相關地址流入各大中心化交易所(CEX)。
令人關注的是,儘管 Huione Market 宣稱已關閉,其關聯錢包中的「資金流動」卻未停止。該平台因透過未經申報的線上市集,長期為犯罪組織與網路詐騙網絡提供洗錢服務,而遭 FinCEN 根據「愛國者法案」(PATRIOT Act)指定為具高風險的金融實體,面臨強制制裁。
此情況引發許多數位鑑識專家的疑問。他們對平台關閉的真實性看法不一,有人認為 Huione 僅是「表面下線」,實際仍透過替代通道或不同地址運作。
據 Global Ledger 調查,自 FinCEN 宣布制裁後至 6 月 17 日(當地時間)止,在波場鏈(Tron)上的 Huione 相關地址共發出逾 101.3 億美元(約新台幣 14,076.9 億元)的 USDT 交易;而以太坊(Ethereum) 錢包亦有 2.19 億美元(約新台幣 304.4 億元)的 USDT 活動。從中流入 CEX 的資金即超過 9.429 億美元。
Global Ledger 表示,這些大額轉帳證明 Huione 雖然名義上關站,仍有活躍資金運作,並進一步點出此類資金流向將成為接下來執法與監管行動的關鍵依據。評論指出:「這些資金轉入合法平台,可能使不法資產漂白為『乾淨資金』,對全球『洗錢防制』機制形成挑戰。」
值此之際,美國政府對於加密資產洗錢問題的警戒程度也持續升溫。尤其在川普總統執政期間強化的「愛國者法案」監控架構,如今由拜登政府進一步擴展,企圖涵蓋數位資產生態圈的更多環節,以因應恐怖資金、跨境金融犯罪等威脅。這也揭示美國政府意圖透過加強合規與交換情報來約束加密貨幣市場的跡象。
評論:從 Huione 事件可看出,「去中心化金融系統」與中心化交易平台之間仍存漏洞,使非法資金得以進入合規體系,提醒監管機構需持續強化錢包與交易模式之追蹤框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