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沉寂近十年的以太幣(ETH)錢包近日突然啟動,吸引加密社群廣泛關注。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該地址最初於 2015 年參與以太坊首次公開募幣(ICO)時設立,當時投入僅約 279 美元(約新臺幣 38,000 元)購入 900 枚以太幣,如今總價值已逼近新臺幣 2,700 萬元,漲幅超過 9,800 倍。
此次觸發市場關注的錢包屬於「預挖(Pre-mine)錢包」,意即在區塊鏈項目正式對外發布前,由開發者或早期團隊所持有的代幣。根據區塊鏈數據分析,這顯示該錢包很可能屬於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早期參與者,擁有極具歷史意義的原始資產。
目前,以太幣價格穩定在每枚 2,541 美元(約新臺幣 353,000 元),意味著該筆資產若被釋出,可能對市場造成一定的賣壓。評論:長期未移動的巨額資金突然活躍,往往被視為潛在利空訊號,因此市場敏感度明顯提升。
類似的案例其實並不罕見。2024 年 6 月也曾有早期持幣者大額轉移多年未動用的比特幣(BTC),令市場為之一震。專家指出,這類「加密貨幣鯨魚」的行為並非一定為獲利了結,也可能是為調整資產配置所作出的戰略性動作,而非恐慌性拋售。
此外,美國政府近期亦將約 218,000 美元(約新臺幣 320 萬元)價值的以太幣轉入 Coinbase(COIN),引發外界對官方儲備處置計畫的猜測。評論:主力機構與政府資產的大筆移轉,可能持續牽動市場心理,投資人應著眼於加密資產的長期基本面與需求走向,採取審慎策略因應短期波動。
關鍵詞:以太幣(ETH)、加密貨幣鯨魚、預挖錢包、資產轉移、Coinbase(COIN)、市場波動、長期持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