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美國國會正式啟動將比特幣(BTC)納入國家「戰略資產」的討論,引發關於私人企業國有化的激辯。隨著川普總統於 3 月簽署比特幣戰略儲備命令後,美國當局已掌握近 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850 億元)的比特幣,是否將其轉為國家持有資產成為政界與產業界的關注焦點。
本次討論的核心在於,是否應將像微策略(MicroStrategy)、Riot Blockchain 等在美的加密貨幣企業納入國有,以建立穩定的國家級比特幣儲備體系。對此,業界專家意見分歧。
加密貨幣分析師與經濟戰略顧問 Lyn Alden(琳·奧登)警告,若對私營企業進行「強制國有化」,將嚴重損害私人財產權。她指出:「這樣的措施一旦實施,可能導致未來數十年間外資對美國信任度下降,資金大規模撤出。」評論:這項看法凸顯了政策風險對美國投資吸引力的長期影響。
不過,比特幣支持者 Willy Woo(威利·吳)則公開力挺政府儲備計畫,並提出具體策略藍圖。比特幣布道者 Max Keiser(麥克斯·凱瑟)也對此表示贊同,稱該方案是一份「值得參考的路線圖」。他更強調,若俄羅斯或中國搶先部署類似計畫並累積 100 萬枚比特幣,可能引發一場「算力戰爭」,攸關全球加密資源主導權。
在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區塊鏈監管法案陸續出台之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將民間企業資產納入國家儲備工具的可能性並非空談。2025 年以來推動的數位資產法律改革,也進一步強化了這項政策方向的可行性。
然而,國家級比特幣持有政策預期將對美國經濟與加密貨幣市場帶來雙重效應。一方面,這有助於應對通膨與減少國家債務,展現財政靈活性;另一方面,卻也可能威脅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理念,並引發市場對政府干預的疑慮。
目前除美國外,包含薩爾瓦多、中國、不丹與英國等國,也以不同方式操作比特幣作為戰略資產或法償貨幣。其中,美國以「沒收資產再轉化為國家儲備」的策略,與薩爾瓦多直接購幣的模式存在根本差異。
川普政府是否能成功將比特幣定位為核心國家資產,尚待後續觀察。但美國將「比特幣國有化」正式納入政策討論,已對全球市場產生明顯衝擊。評論:未來政策制定須在維護市場信任與自由之間取得精準平衡,以確保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