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base 高層與區塊鏈分析專家 Conor Grogan(康納·格羅根)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說法,一起可能是歷來規模最大的比特幣(BTC)竊盜事件,正震撼加密貨幣圈。他指出,近期有超過 86 億美元(約新台幣 1.2 兆元)價值的比特幣,自長達 14 年未動用的「休眠錢包」中被陸續轉出,這一異常舉動引發安全社群高度關注。
康納·格羅根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表示,雖然尚無直接證據表明遭到入侵,但若此舉真為駭客所為,將可能成為「數位資產史上最大竊盜事件」。他也強調,這並不像典型「加密巨鯨」的獲利出場行為,反而更傾向是受到未授權行動驅使的可疑動作。
這次的異常交易來自總計 8 個比特幣錢包,在長期未啟用後突然將加密資產轉移至新地址,其中一個錢包還在主要轉帳前,曾事前小筆轉出比特幣現金(BCH)進行測試。康納·格羅根據此推測,相關人士可能藉此確認私密金鑰是否仍有效,也顯示出這項行動有高度計畫性。
更令人存疑的是,這些資金並未經由常見的自動化或機構級轉帳工具處理,而是採用明顯的手動操作。這與傳統大型投資者在調度大筆資產時的嚴謹操作方式截然不同。評論:這種不尋常的交易模式增加了「非法取得控制權」的懷疑空間。
根據 Arkham Intelligence 的觀察,目前相關加密資產都已被轉至新錢包地址,但並無後續流向跡象。外界推測,這可能是為了掩蓋其身份或延遲資金清洗行動,進而逃避追蹤。
雖然到目前為止尚無明確證據證實駭客行為,但多位加密專家指出,這起事件恐成為監管與資安領域的重大分水嶺。評論:去中心化與匿名性雖為加密貨幣核心價值,卻也成為潛在的「資安破口」,未來勢必需要打造更嚴密的監控與防護機制。
另值得一提的是,有社群成員將此事件與神秘人物聰·中本(Satoshi Nakamoto)相關錢包復活相聯想,不過主流觀點認為,其可能性極低。在真相揭示前,市場對此次疑似竊盜事件的關注只會升溫。
關鍵詞:比特幣(BTC)、加密貨幣、康納·格羅根、私密金鑰、駭客攻擊、資安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