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受到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升溫與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加劇影響,整體資產市場動盪加劇,加密貨幣產業同樣無法倖免。然而,在逆境中,市場也湧現出新的資金流向與調整策略,加密貨幣再次展現其作為「主要投資標的」的重要地位。面對這種市況,Binance(幣安)法國區總經理大衛·普林賽(David Prinçay)近日在接受訪談時,分享了對比特幣(BTC)韌性、加密市場結構演變,以及對去中心化交易所挑戰的看法。
根據 Binance 法國總經理普林賽指出,當前的「總體經濟因素」不僅放大了投資人對加密市場的疑慮,也讓其走向更貼近傳統資產的走勢。他指出,長期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及地緣不確定性,使得部分資金選擇觀望,或轉向具備價值儲存特性的「黃金等避險資產」。他並補充,「雖然比特幣被稱為『數位黃金』,但近期更顯著地與股票市場呈現高度聯動。」
相較之下,普林賽提到,在 4 月那波市場急跌期間,比特幣僅下跌 19.1%,而以太幣(ETH)跌幅超過 40%,甚至部分迷因幣與 AI 概念幣資產跌幅超過 50%,凸顯出比特幣的「防禦性已顯著提升」。他指出,若政策轉向、利率開始反轉下行,加上通膨仍未平息,那麼比特幣作為「抗通膨資產」角色的吸引力將再次放大。
針對「山寨幣季節」是否將回歸的話題,普林賽分析,當前機構投資人與主權財富基金等大型資金仍以比特幣優先配置。「這個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他說。不過,他也補充,隨著市場發展趨於成熟,若比特幣價格長時間維持橫盤,資金重新分散進入其他加密資產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視。
在談到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如 Hyperliquid 對 CEX(中心化交易所)陣營的挑戰時,普林賽認為,這些創新項目的出現為整個產業注入良性競爭。「這些去中心化新創項目的成長刺激了整體生態,迫使我們也必須持續創新,優化服務與開發技術。」他透露,幣安近期推出的新版本錢包,其單日交易量已突破 125 億美元(約新臺幣 1.7 兆元)的大關,反映出用戶對創新工具的實際接受度與需求。
最後,面對持續受到討論的「四年週期理論」,普林賽表示,目前尚無明確跡象能否定該理論的有效性。「雖然價格週期仍受總體經濟環境影響,但從歷史來看,加密市場重複出現的上升循環,依舊反映出結構性規律。」他也提醒,隨著市場成熟、監管框架逐步完善,這些外部因素將可能逐漸影響週期本身,「這部分,還需要長期觀察。」
評論:在愈趨複雜的國際金融局勢下,普林賽的觀點提供重要啟示。無論是聚焦比特幣(BTC)的表現韌性,還是強調中心化平台與去中心化方案的並存,更不要低估「四年週期」作為市場語言的重要角色。2025 年下半年的市場走勢,勢必更加多元且難以預測,投資人需運用更靈活的策略觀望應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