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ETH)正逐步崛起為機構投資資金的新避風港。過去企業多以比特幣(BTC)為主軸打造財務戰略,典型案例如美國公司微策略(MicroStrategy),但近期已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佈局屬於自己的「ETH庫藏策略」。
根據前以太坊開發者 Eric Conner(埃瑞克·康納)近日於 X(原 Twitter)發文指出,「以太幣正邁入自己的微策略時代」,並點名旗下擁有 Fundstrat 聯合創辦人湯姆·李(Tom Lee)的加密礦業公司 BitMine,以及由 ConsenSys 創辦人喬·魯賓(Joe Lubin)所成立的遊戲公司 SharpLink,將 ETH 納入資產配置的企業正快速浮現。
BitMine 近期宣布完成規模高達 2.5 億美元的私募資金,並計劃大量購買以太幣,消息公布後公司股價飆漲近 400%。此外,BitMine 將實行 ETH 質押機制(Staking)以獲取收益,同時引入「每股 ETH」模型,讓投資人能一目了然自家庫存的 ETH 數量。
湯姆·李表示,傳統金融正逐步鏈上化,使得以太坊的需求穩定上升。他比喻:「穩定幣就像是加密產業的 ChatGPT,已大幅加速金融與支付系統的採用。」他並預測未來銀行將親自出手進行 ETH 質押,再基於此發行自家的穩定幣。
相較之下,SharpLink 採取更具侵略性的策略,據報該公司已募集資金達 4.25 億美元,並將這筆資金用於購買並長期持有 ETH,同時進行質押操作。康納評論指出,這兩家公司堪稱是「ETH庫藏新時代的領頭羊」,並強調企業將逐漸正視以太幣在收益與儲備資產上的雙重優勢。
不過目前市場反應尚顯冷淡。截至亞洲交易時段,以太幣價格下跌約 2.3%,跌破 2,400 美元(約新台幣 333 萬元)大關。自 5 月初回升至 2,200 美元(約新台幣 306 萬元)後,價格變動幅度相對溫和,也引發部分投資人將 ETH 比喻為「穩定幣」。
評論:儘管機構採用和質押回報提供了堅實「基本面」,市場熱度仍未同步升溫。然而多位專家認為,ETH 財務模型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企業效仿,將成為未來幾年企業資產佈局的綜合解方。
即使處於整體走弱的熊市格局,以太坊區塊鏈的應用潛力及其作為收益資產與系統基礎設施的雙重角色,正穩固其成為大型機構採用的長期基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