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AI 熱潮下真正機會浮現:運算基礎設施成加密貨幣新風口

AI 熱潮下真正機會浮現:運算基礎設施成加密貨幣新風口 / Tokenpost

根據整合外媒及產業觀察,截至今年 1 月的分析指出,隨著 AI 熱潮持續升溫,加密貨幣投資人仍積極尋找所謂的「下一代 GPT 幣」,但真正的價值可能不在熱門代幣本身,而在其背後的「運算基礎設施」,也就是 AI 發展的核心動力。正如淘金熱時期賣鏟子的商人往往比淘金者更賺錢,在這波 AI 熱潮中,提供運算資源與基礎設施的業者,正成為隱形的贏家。

根據市場數據,今年第一季投入 AI 主題的加密資產占整體投資關注度達 37.5%,顯見投資人對 AI + 區塊鏈結合的熱情。然而,業界人士指出,此現象多半源自追求短期利益的「Degen」投機行為,並未觸及金融科技變革的本質問題。評論指出:「目前市場過度追捧 AI 主題代幣,實質上卻忽略了 AI 背後日益擴張的運算需求與資源短缺問題。」

根據預估,至 2030 年,全球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總投資需求將高達 7 兆美元(約新台幣 9730 兆元)。而目前,包括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主流幣圈尚未正視這一問題;與此同時,微軟(MSFT)、亞馬遜(AMZN)與其他科技巨頭及機構投資人,已開始積極佈局相關供應鏈與運算資源。例如亞馬遜就於近期宣布,斥資 13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070 億元)投建位於澳洲的新型 AI 資料中心。

評論指出,儘管基礎建設迫切需要資金,傳統金融與產業資源難以全盤支應的情況下,加密貨幣原本有機會發揮去中心化與開放市場的優勢。就像 去中心化金融(DeFi) 曾對傳統金融基礎設施造成衝擊,如今則是將注意力轉向「AI 運算供應鏈」的轉折點。評論認為,當年 DeFi 改變了貨幣流通的方式,未來的「Decentralized Compute」則有可能重新定義 AI 基礎建設的所有權與分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過去將傳統資產(如債券、不動產或藝術品)進行代幣化的作法,運算資源做為「實體資產(Real World Asset,簡稱 RWA)」,擁有更高「活性」。與其他資產只能被記錄或交易不同,運算力可以即時驅動 AI 模型執行任務、且產生現金流或效益,這使得運算成為區塊鏈中首個可連結至真實經濟活動的「動態型 RWA」。

總體來看,區塊鏈與 AI 的交會點,不在表面的幣價或話題性專案,而是長期運作所不可或缺的底層運算基礎設施。若加密貨幣社群希望在 AI 新時代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勢必要從硬體層級的參與與投資做起。評論強調:「真正主導未來變革的,不是賣夢想的項目方,而是建設未來鐵路的基礎架構創造者。」

關鍵詞:AI、RWA、運算基礎設施、去中心化、DeFi、GPT幣、加密貨幣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Google 限制 Custodial 錢包上架條件 新政策恐影響多國加密應用開發

比特幣(BTC)反彈至 12.1 萬美元 Glassnode:多項數據顯示回升力道仍待觀察

前 Coinbase 顧問擬參選紐約州法務部長 加密貨幣政策列為競選核心

比特幣(BTC)價格突破 12 萬美元再創新高!通膨放緩與降息預期助攻市場多頭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