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全球最大的比特幣(BTC)持有上市公司——前身為 MicroStrategy 的企業策略公司 Strategy,及其支持者,針對摩根大通(JP Morgan)最新推出的投資商品表達強烈不滿。該商品為一款與比特幣掛鉤的「槓桿型結構化票據」,被批評為針對直接持幣企業的一種「金融打壓工具」。
這項名為「比特幣槓桿連結票據」的金融商品,設計上追蹤 BTC 價格波動的 1.5 倍幅度,屬於高風險投資工具。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商品將於 2025 年 12 月起正式上市,產品到期時間為 2028 年 12 月。投資人若選擇購買此票據,將面臨與 BTC 同等報酬的 1.5 倍收益,但同時也承擔等比例的潛在損失風險。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比特幣社群激烈反應。多數評論直指摩根大通此舉是在削弱如 Strategy 等以持有比特幣作為核心財務策略的上市企業。部分網友指出,摩根大通的這款結構化商品,意圖將原應流向持幣企業的資金導入自家產品,形成直接市場競爭。
有社群用戶評論:「摩根大通正引導投資人避免支持直接持幣企業,而改為透過自身商品間接涉入比特幣,這策略其實是一分『暗中製造恐懼與不確定性的金融手段』。」
摩根大通雖然長期對加密資產持保留態度,但這次推出槓桿連結票據的行動,顯示出其對加密金融市場態度的重大轉變。然而,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介入比特幣市場的舉措,比特幣支持者仍多視為對「去中心化生態」的威脅。
評論:摩根大通推出此類高風險槓桿商品,儘管可能擴大投資參與度,但同時也可能加劇市場波動性,對比特幣原初倡導的理念造成挑戰。
市場觀察人士也指出,隨著傳統金融機構日益涉足 BTC 衍生商品,與如 Strategy 這類堅持現貨持幣的公司之間,未來可能出現更明顯的利益衝突現象,「金融秩序與加密策略之間的界線,將因此愈加模糊。」
目前市場投資者正面臨選擇:是相信實體公司直接持有比特幣的長期視角,還是選擇如摩根大通此類可快速進出市場的金融衍生商品。這場傳統金融與加密財務策略的較量,對整體比特幣市場的發展方向,勢必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比特幣(BTC)、摩根大通、Strategy、槓桿商品、結構化票據、現貨持有、金融競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