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小企業科技公司 Strategy(MSTR)長期以來積極收購比特幣(BTC),近期為安撫其債券持有人,該公司首次公開內部「BTC 等級」財務指標,強調即便在市場劇烈下跌情境中,仍有足夠比特幣資產對應公司債務。根據 TokenPos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該指標顯示,目前 Strategy 所持的比特幣價值,是其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規模的約 5.9 倍。
Strategy 近期透過 X(原 Twitter)發文說明,公司開發的「BTC 等級(BTC Rating)」用來評估比特幣資產相對於債務的覆蓋情況。依目前的平均購入成本約 7 萬 4,000 美元計算,比特幣總值相當於可轉債規模的 5.9 倍;即便價格跌至 2 萬 5,000 美元,公司仍保有 2 倍以上的覆蓋能力。
根據比特幣資產追蹤網站 BitcoinTreasuries 統計,Strategy 目前共持有約 65 萬枚比特幣,約合 578 億美元,這些比特幣多在過去五年間分批購買、逐步累積。但儘管持幣規模龐大,Strategy 近期仍面臨多重壓力,包括股價下跌、機構撤資與指數評級變動。
Strategy 於 11 月 25 日被 S&P500 指數再次排除,顯示市場信心轉弱。根據市場分析師 Shanaka Anselm Perera 指出,僅第三季機構撤出的資金就高達約 54 億美元,顯示投資人對其比特幣集中布局有所疑慮。
另一個潛在風險則來自美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該機構預計在年初評估「核心資產為加密貨幣」的公司是否仍具備納入主流股票指數的資格。摩根大通則警告,若這批公司被從指數中剔除,或將引發多達 88 億美元的潛在賣壓。此舉引發部分市場人士猜測,摩根大通是否有意針對 Strategy 發動「做空」行動。不過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揭露資料,目前僅顯示其持有該公司股票的賣出部位與看跌期權,尚無明確證據代表真正的空頭操作。
現階段,市場對比特幣間接投資方式出現轉向跡象。Perera 以哈佛大學近期對貝萊德現貨比特幣 ETF 投資 4.43 億美元為例,分析指出機構投資人愈來愈傾向選擇 ETF,而非如 Strategy 採用高槓桿的股票方式介入加密市場。評論:這可能使得 Strategy「比特幣代理股票」的角色逐漸邊緣化。
Strategy 過去因其持幣戰略,一度股價交易優於其淨資產價值(NAV),但近期該股已出現折價交易,為五年來首見。對此,專注於數位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 Bitwise 投資長 Matt Hougan 表示,絕大多數間接持有比特幣的企業通常因營運成本、風險等因素,折價交易屬合理現象,因此不需過度解讀。
儘管面臨挑戰,Strategy 仍堅持其比特幣主導戰略。最近將 5.8 萬枚比特幣轉移至富達(Fidelity)的託管平台,並於年初至今籌資約 210 億美元,以拓展進一步購幣的空間,此舉顯示其維持比特幣資產策略的一貫決心。
評論:Strategy 積極強化財務透明度以維穩投資人信心,同時持續加碼比特幣,是應對「ETF 主導潮流」對其定位威脅的主要手段。然而,若政策與市場壓力持續加劇,其策略能否奏效將備受考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