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19 日(當地時間),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委員 Caroline Pham(卡羅琳·潘)正積極推動在美國引進「槓桿式加密貨幣現貨交易」,最快可能於 7 月透過 CFTC 註冊的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推出相關商品,市場高度關注其後續進展。
卡羅琳·潘透過社群平台 X(原推特)表示,監管機構目前正與各大交易所合作,協調如何允許使用槓桿進行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她並透露「未來數週內該類商品有可能正式推出」。這項聲明與 CFTC 於去年 8 月所公布的「支持現貨加密資產合約交易」計畫相符,當時卡羅琳·潘也曾表示,願意聆聽一般投資人對槓桿、保證金與借貸型商品的意見。
即使聯邦政府目前處於部分關門狀態,卡羅琳·潘仍未中斷與加密貨幣產業的溝通,據悉她也正在研擬與「槓桿型現貨商品」相關的監管指引。評論:這顯示 CFTC 一部分官員試圖在機構運作受限的情況下,依舊推進與市場創新相關的政策討論,展現監理彈性。
不過,美國現行法規仍存限制。《商品交易法(Commodity Exchange Act)》規定,若面向散戶投資人提供槓桿或保證金交易,但未在 28 天內完成實物交割(delivery),即可能違法。因此,所有槓桿式現貨交易產品,法定最長持倉期不得超過 28 天。
這項槓桿現貨商品倡議,正值國會預算僵局導致政府部分關門,非核心政府服務暫停、公務員遭遇無薪待命之際,政策推動仍未停歇。截至 19 日,參議院正考慮通過臨時預算案,顯示關門有望在短期內解除。
若順利實施,此類槓桿加密現貨產品將是美國市場首度嘗試,不僅可為現貨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更可能提升加密資產的「金融商品多元性」。然而也引發業界對「投資人保護不足」與「高風險暴露」的顧慮,未來美國監管機構對產品設計與適用對象的限制,將成為政策制定的關鍵焦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