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ryptoQuant 的分析,散戶投資人正逐步退出市場。在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上,持有 0.1 枚比特幣(BTC)以下的「小額」用戶,其每日的比特幣存入量,與 2023 年初相比已大幅下滑逾 80%。
根據區塊鏈資料分析公司 CryptoQuant 的分析師 Darkfost 所提供的數據指出,這類散戶,也被稱為「蝦米」(Shrimps),在 2023 年初的日均比特幣存入量為 552 枚,但近期已降至僅約 92 枚,減幅達 83%。這顯示出零散投資人在當前市場中的參與程度明顯降低。
這波下降趨勢,自 2024 年 1 月現貨比特幣 ETF 推出後變得更為明顯。在 ETF 上市前,這類散戶每天平均仍有 450 枚 BTC 的存入量,但自那之後呈現出持續降低的趨勢。
Darkfost 指出,造成散戶入金量下滑的主因可歸結為三大因素:首先,越來越多個人投資人不再選擇透過幣安等交易所直接購買,而是改為透過 ETF 進行間接投資;第二,一部分投資者採取了「自行保管」比特幣的策略,將資產轉至自有錢包中,而非用於交易;第三,有些原本屬於「蝦米」等級的小額持幣者,因長期累積而突破 0.1 BTC 的門檻,不再被統計歸類。
評論:這反映出市場正從以散戶為主的交易模式,轉向由機構、大型個人投資人與企業主導的新格局,與前一輪牛市形成明顯對比。
比特幣近期價格持續疲弱,一度跌至 10 萬 7,133 美元(約新台幣 171.3 萬元),較 24 小時前下跌 3.2%,相較一週前則下滑 6.8%,根據 CoinGecko 數據,整體而言 10 月跌幅已累計超過 12%,因此被市場戲稱為「紅色十月(Red October)」。
CryptoQuant 也指出,美國市場對比特幣與以太幣(ETH)的需求正持續減弱。目前比特幣 ETF 出現 280 枚 BTC 的每日資金淨流出,而以太幣相關 ETF 的資金流入亦處於停滯。同期,幣安內部的累積交易量差異指標(CVD)與其他動能數據也自 10 月高點後回落。
專家認為,目前比特幣的主要支撐區間落在 9 萬 7,000 至 9 萬 8,000 美元(約新台幣 156 至 158 萬元)間,若價格持續下滑,可能會進一步測試該區間支撐力。
評論:隨著散戶力量減弱、ETF 與冷錢包策略盛行,以及機構資本進駐,市場正面臨一場結構大轉變,也開啟了全新的比特幣與加密貨幣投資世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