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K價格近期大幅回調之際,市場卻出現潛在「供給衝擊」的信號。根據 CryptoQuant 的數據顯示,過去30日內,共有1,500萬枚LINK從中心化交易所流出,代表賣壓可能正逐漸減輕,投資人傾向長期持有。
根據區塊鏈數據分析平台 CryptoQuant 的觀察,截至24日(當地時間),過去一個月內,LINK在中心化交易所的持倉量已從1.8億枚降至約1.46億枚,顯示約有3,400萬枚LINK被轉出交易所。這也讓LINK在交易所中的佔比,從年初的18%降至目前僅15%,顯示市面上流通的「即時拋售量」正明顯減少。
評論:通常情況下,當代幣從交易所大規模流出時,代表市場拋壓下降,亦可能是長期持有者將資產轉入自有錢包或參加鏈上質押(Staking),代表著市場對該幣未來表現具信心。
儘管LINK近期價格走弱,近一個月累計下跌幅度約30%,僅過去24小時就再跌8%,但多位專家仍認為,這段期間或正是長線投資者的「佈局區」。
加密分析師阿里·馬丁尼茲(Ali Martinez)分析指出,在LINK價格下探至15美元(約新台幣2萬元)左右時,可能形成「黃金買入區」(Golden Buy Zone)。他指出,過往LINK曾在該區域吸引大量「巨鯨買盤」進場,若此價位再度獲得支撐,未來中長期有望挑戰100美元(約新台幣13萬元)以上。
同樣看多的還有Alphractal創辦人喬昂·韋德森(Joao Wedson),他認為目前價格下跌僅是「在地修正」,從數據觀察中發現,LINK的賣超/買超差值(delta)持續處於負值區間,顯示堅定買家正在吸收市場拋售的供給,相當於未來反彈勢頭的前兆。
評論:鏈接至多鏈應用的「去中心化預言機」——Chainlink,長期以來一直扮演鏈上數據橋樑的關鍵角色。隨著其推動質押功能擴張,鏈上使用率穩步上升,基礎價值持續累積,對其價值支撐也逐步夯實。
綜合來看,儘管近期LINK表現疲弱,但交易所存量持續下降,供給面逐步改善,加上鏈上活動與市場信心回溫,可能為未來的反彈行情埋下伏筆。關注本次「供給衝擊」是否將成為鏈上資產再起的關鍵催化劑,值得投資人留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