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投資人積極買入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的動態帶動下,加密市場正逐漸尋找新的方向。綜合鏈上數據與衍生性金融商品指標顯示,近來高額轉帳與交易所出金活動顯著增加,顯示兩大主流資產可能展開新一波反彈。
根據加密貨幣分析師阿里·馬丁內斯(Ali Martinez)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觀察,比特幣網路在兩天內共出現 6,311 筆交易金額超過 1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200 萬元)的巨額交易,為近兩個月以來新高,顯示機構與大型投資人的資金正顯著進場。
比特幣近期在美國聯準會宣布降息後一度下探 10 萬 8,000 美元(約新台幣 346 萬元),隨後迅速反彈至 11 萬 6,000 美元(約新台幣 372 萬元)高點。目前則小幅回落,交投在 11 萬 700 美元(約新台幣 354 萬元)附近,日跌幅約 2%。根據鏈上分析平台 CryptoQuant 數據顯示,10 月以來比特幣持續從交易所流出,可能轉入冷錢包中進行長期儲存,進一步支撐長線看多信心。
以太幣市場也呈現相同趨勢。根據知名加密內容創作者 Crypto Rover 分享的數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 ETH 淨未平倉合約數量已突破 225 萬張,創下歷史新高。該指標反映機構資金配置分散於未來 1 至 6 個月的合約期限,顯示出中長期交易策略的佈局。
以太幣自 2025 年初從 1,400 美元(約新台幣 45,000 元)起漲,一度攀升至 4,950 美元(約新台幣 158 萬元),目前回落至約 3,900 美元(約新台幣 125 萬元),週漲幅為 2%,單日則下跌約 3%。
此外,鏈上分析機構 Alphractal 近幾週觀察到持有 1,000 枚 ETH(價值逾新台幣 1.25 億元)以上的錢包數量持續增加。另一項指標也表明,自 9 月底以來,所有交易所的以太幣存款合計已減少約 100 萬枚,可能轉入冷錢包進行長期保存。
根據 CryptoPotato 日前報導,今年以來機構累積以太幣的速度已超越比特幣,累計增幅各為 138% 與 36%。此數據反映部分機構可能正將資產組合重新聚焦至以太幣主導。
評論:從近來鏈上與期貨數據觀察,無論比特幣或以太幣,皆展現出大型資金買盤支撐的跡象,即使面對短期波動,長期投資策略仍具正面意義。尤其是高資產玩家頻繁操作結合機構資金重構部位,可能成為後續行情的關鍵推力。然而,整體市場仍需持續留意宏觀經濟變數與監管政策的不確定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