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更新加密貨幣指導方針,強化投資人保護,業者對緊迫時程表達憂慮
澳洲金融監管機構近日大幅更新加密貨幣相關指引,意圖在促進數位資產創新的同時,強化對投資人的保護。雖然業界普遍對政策方向表示支持,但也對完成牌照申請所剩不多的時間表達出擔憂。
根據《澳洲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簡稱 ASIC)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公告,其已更新編號為「資訊稿225(INFO 225)」的加密資產指引。針對特定加密服務提供商,該機構要求其須於 6 月 30 日前取得「澳洲金融服務牌照(Australian Financial Services License)」,並加入「澳洲金融申訴機構(Australian Financial Complaints Authority)」,建立起完整的用戶保護機制。
不過,這波規範修正並不代表所有加密貨幣皆被視為「金融商品」。來自澳洲律師事務所 Hall & Wilcox 的加密貨幣專業律師約翰·巴西利奧斯(John Basilios)指出:「根據新指引,比特幣(BTC)、遊戲相關 NFT,以及類如演唱會門票的代幣化資產,都不太可能被歸類為金融商品。」他補充說道:「如果某交易所僅提供比特幣交易,根據此政策其未必需要申請金融牌照。」
從此次政策展開可見,儘管監管機構以投資人保護為優先考量介入市場,但對於像比特幣這類「核心數位資產」的定位仍傾向視為非金融商品,試圖在監管力度與產業創新之間尋求平衡。
評論:澳洲監管單位將比特幣這類「主要資產」除外於金融商品之外,反映其政策並非一味從嚴,而是追求適度介入的平衡。然而對於規模中等的加密項目或公司來說,距離牌照申請期限僅剩不到一個月,將帶來不小的執行壓力與營運挑戰。
關鍵詞:加密貨幣、比特幣(BTC)、澳洲證券與投資委員會、金融產品、澳洲金融服務牌照、監管政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