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核心開發者Luke Dashjr(路克·達許傑爾)近日提出一項透過「軟分叉」實施的改進提案(BIP),主張限制區塊鏈上的非金融性資料紀錄。然而,該計畫在社群中掀起激烈爭議,尤其提案中涉及「法律及道德責任」的措辭,引發中立性與去中心化理念背離的批評。
根據 GitHub 顯示,這份提案已於 21 日上線,內容指出計畫在一年內暫時執行「軟分叉」,藉此限制用戶將非金融性資料(例如色情、兒童非法內容、暴力影像等非法項目)存入比特幣區塊鏈。這項建議源自於 Bitcoin Core v30 版本更新後,出現惡意使用者插入不當資料的情形,路克·達許傑爾認為,在尋求更長期且徹底的解決方案前,社群應先採取臨時控制手段。
不過,最大的爭議不在技術內容本身,而是該提案對反對者帶有暗示性警告。在原始文件第 261 行提及,「拒絕此項軟分叉,可能會涉及道德或法律責任」;而第 270 至 272 行更進一步警告,反對者「可能承擔法律或道德責任,甚至將導致與比特幣現金(BCH)類似的分歧」。雖然文件後段聲稱選擇是自由的,但前述語句已被一部分人解讀為潛在威脅,因此火上加油式地擴大了社群的不滿。
比特幣社群內部批評聲浪不斷,有觀點指出,該提案用帶有「法律責任」等詞彙施加壓力,與比特幣長期倡導的「去中心化」核心理念背道而馳。特別是對於自願參與的節點與礦工而言,這樣的口氣彷彿試圖設定規範並強迫遵從,削弱了網路中立性的信任根基。評論:若比特幣的治理朝向政治或法律口號傾斜,將嚴重衝擊其原初的抗審查精神。
儘管如此,部分開發者與支持者則持較為審慎正面的態度,認為鑑於已有不法資料寫入鏈上,為保護整體網路免受司法追訴風險,目前提出的限制措施具有一定必要性。評論:這反映出維護比特幣「技術自由」與「法律風險控制」之間的拉鋸,兩者在某些情境下難以兼容。
這場爭議再度突顯比特幣社群在維持「技術演進」與「社群共識治理」過程中的脆弱平衡點,也將「比特幣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這項根本問題再次擺上檯面。至於這項軟分叉版本是否最終獲得社群採納,仍有待觀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