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消息顯示,黃金價格在短短一天內暴跌逾 2 兆 1,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919 兆元),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此數字更相當於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的一半以上,引發市場對資產價值轉移的廣泛討論。這場突如其來的重挫,再度突顯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的波動性問題。
根據資深原物料交易員彼得·布蘭特(Peter Brandt)的說法,此次黃金市值縮水幅度已超過全球加密貨幣市值總額約 3 兆 7,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143 兆元)的 55%。如此驚人的下跌也迅速引發加密社群的熱烈回應。長年主張黃金投資的知名評論人士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則對此淡化處理,聲稱「轉向比特幣的熱潮已經結束」,刻意弱化此次事件對黃金的長期影響。
當日,比特幣(BTC)一度突破 10 萬 4,000 美元(約新台幣 1,445 萬元),呈現出對比黃金的強勁漲勢。然而,不久後受到大型投資者(俗稱「鯨魚」)拋售壓力影響,比特幣的漲幅迅速回吐,目前回穩在約 10 萬 8,177 美元(約新台幣 1,503 萬元)附近。
部分市場觀察家將這起黃金崩跌視為資產世代交替的開端。前幣安(Binance)執行長趙長鵬曾表示,比特幣最終將超越黃金的市值,雖未能指出確切時間,但此一趨勢勢不可擋。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執行長麥可·諾沃格拉茲(Mike Novogratz)也表示,年輕一代明顯更傾向將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工具」使用,而非黃金。
不過,從數據來看,情勢仍不如預期。儘管黃金重挫,但比特幣自今年以來相較黃金已下跌 27%。即便如此,加密貨幣倡導者安東尼·龐普利亞諾(Anthony Pompliano)強調,「從黃金轉向比特幣的巨大轉變已然開始」,但也有專家認為此說法言之過早。
評論:對投資人而言,此次黃金價格的劇烈下挫,無疑成為檢視加密資產是否有潛力成為主流避險資產的「壓力測試」。雖然市場氛圍逐漸傾向接受包括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作為「數位黃金」,但從市值規模、資產穩定性及使用率等指標分析,距離真正取代傳統金融資產,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此次事件再度引爆對「比特幣與黃金」之間避險功能的討論,也凸顯出「加密貨幣」、「資產轉移」及「數位儲值」等關鍵議題的重要性。隨著市場持續動盪,資產配置的抉擇將更加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