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持有大量比特幣(BTC)的「鯨魚投資人」正逐步回歸傳統金融市場。他們並非直接賣出比特幣,而是透過現貨 ETF 等新型態投資工具,繼續保持對加密貨幣市場的「詞」市場曝險,同時享受傳統金融(TradFi)所帶來的便利與效率。其中,資產管理巨頭「詞」貝萊德(BLK)扮演了關鍵角色,積極提供相關轉換服務。
ETF 專家 Eric Balchunas(艾瑞克·巴爾楚納斯)指出,部分投資人正利用一種稱為「客製化實物換入」(custom in-kind)的方法,將現貨持有的比特幣轉入貝萊德旗下的 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ETF 中,而過程中不經現金交易,因此「詞」無需承擔潛在稅賦成本,對高資產淨值投資人尤其具吸引力。報導透露,截至目前貝萊德已經完成約 3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170 億元)的比特幣資產轉換操作。
貝萊德數位資產部門主管 Robbie Mitchnick(羅比·米奇尼克)亦表示,「不少比特幣持有者開始接觸傳統金融領域,是因為整合性與操作便利性更高。」透過 ETF 進行資產配置,可進一步享有如資產繼承、槓桿型抵押及信託管理等金融工具,有效優化財富規劃策略。「詞」Alpha Architect 執行長 Wes Gray(韋斯·葛雷)則補充道,「傳統金融體系過去百年不斷進化其安全性與透明度,現在終於逐漸獲得加密貨幣投資者的認可。」
這股趨勢之所以得以成形,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推動的「詞」實物換入授權是重要推手。該制度容許投資者直接以比特幣對換 ETF 份額,等同將加密資產掛牌進傳統證券市場,避開即時課稅問題,也讓比特幣在券商帳戶中的應用更加多元,可與其他傳統資產品類結合,如融資擔保、資產管理等,擴大整體金融使用場景。
這一動向同樣反映在近期 ETF 資金流向上。美國的比特幣現貨 ETF 經歷了連續四天的資金外流後,在本週二迎來強勢反彈,單日淨流入達 4.75 億美元(約新台幣 660 億元)。其中,IBIT ETF 成為主力,單日吸引 2.09 億美元(約新台幣 290 億元)資金;ARK 投資公司的 ARKB ETF 緊隨其後,獲得 1.63 億美元(約新台幣 227 億元)流入,其餘如「詞」富達(Fidelity)、Bitwise、VanEck 亦有小幅資金挹注。
提及整體發展趨勢,ETF 策略分析師巴爾楚納斯指出,目前全球市場上已有超過 155 個加密 ETF 與交易型產品(ETP),追蹤多達 35 種不同的數位資產。他預測未來一年內這個數字將上升至 200 種以上,並形容這是一場「詞」市場版圖爭奪戰。
「評論」儘管比特幣起初是為打破傳統金融中介系統而誕生,如今卻出現最大的持有者選擇重回 TradFi 的現象,反映市場發展正步入更加成熟理性的階段,加密幣投資生態也在邁向歷來最深層的轉型。
「詞」比特幣ETF、「詞」鯨魚投資人、「詞」傳統金融、「詞」現貨ETF、「詞」實物換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