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週末,加密貨幣市場出現劇烈下挫,引發社群對「實際清算金額遭低估」的爭議。據 Hyperliquid 執行長 Jeff Yan(傑夫·顏)與加密數據平台 CoinGlass 的說法,包括幣安(Binance)等主流中心化交易所,疑似對大規模清算的數據進行「省略」,導致報告結果偏離真實情況。
根據 CoinGlass 於 24 日(當地時間)公布的數據,造成此次閃崩的導火線,是川普總統宣布對中國祭出「全面關稅」政策。消息一出,市場隨即劇烈震盪,最具代表性的比特幣(BTC)在當天曾一度急跌至 102,000 美元,約當新台幣 1,417 萬元;以太幣(ETH)也跌至 3,500 美元,Solana(SOL)同樣滑落至 140 美元以下。當日光是 BTC 與其他資產的多頭倉位清算金額就高達 167 億美元,空頭倉位亦有逾 24.5 億美元,成為加密貨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清算事件之一。
然而,傑夫·顏認為上述結果仍過於保守。他在 X(前稱 Twitter)發文指出,幣安在回傳清算資訊時,每秒僅記錄一次,等於「只保留最新一筆資訊」,這使得在高頻大規模清算情境中,將遺漏大量交易資料。他表示:「在短短幾秒內,系統可能觸發上百筆清算,但外部卻僅能看到一筆。」由於這種限制,真實清算規模恐怕被低估最高達「100 倍」。
CoinGlass 也在上周末透過 X 表示認同這項觀點。他們指出,「幣安的公開資料每秒報告僅一筆清算,這不可能反映實際的清算總額」,並提醒在市場劇烈震盪時,清算動作可能瞬間蜂擁而上,若資料未能精準反映現實,將影響交易者的判斷能力。
評論:此事件再度暴露了中心化交易所在「數據透明化」上的短板。在資金進出頻繁、槓桿倍數高的市場環境下,只有即時、完整的清算數據,才能給予投資人與機構客戶合理的風險評估依據。若報表資訊落後或不準,將直接威脅交易決策的有效性,尤其對高頻交易者與機構投資人來說,更可能導致策略失效甚至引發連鎖損失。
隨著加密貨幣進一步邁向制度化,市場對「數據準確性與公開性」的要求已逐漸攀升。本次爭議,無疑將促使業界重新檢視交易所的資料回報機制,強化監管與技術規範,也為中心化交易所的問責與信任建立敲響警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