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轉向「貶值交易」策略,比特幣與黃金成新寵
加密貨幣與傳統避險資產的投資格局正在翻轉。根據近期觀察,金融機構正開始關注所謂的「貶值交易」(Debasement Trade),進一步點燃市場對比特幣(BTC)和黃金等「替代資產」的投資熱潮。這一策略建基於對央行「過度發行貨幣」削弱法幣購買力的擔憂,投資人因而尋求具備長期「價值儲存」功能的資產作為避險標的。
根據 Pompliano 的訊息,投資人與金融專家普遍認為,法幣和國債正面臨系統性風險。加密貨幣投資者安東尼·龐普里亞諾(Anthony Pompliano)近日在其 Podcast 中指出,「貶值交易已成為機構投資人的新救生索。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全球沒有人能停止印鈔模式的運作。」他強調,過去由比特幣與黃金擁護者倡導的這項理念,如今已被「機構投資藍圖」所接納。
龐普里亞諾補充,「現在這已不是什麼爭議議題,美元與國債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相較之下,黃金與比特幣則成了明確的受益者。」以數據為例,今年黃金價格已上漲約 50%,比特幣亦呈現同樣強勁走勢,成為市場資金聚焦的主角。
「貶值交易」專注於長期「價值保存」而非短期收益,因此成為金融與財富管理領域的新興焦點。ProCap BTC 的首席投資官 Jeff Park 表示:「我們一直期望私人理財與財富顧問能在其投資組合中納入比特幣,而現在這樣的配置確實已開始實現。」
同時,Bitwise 的首席投資官馬特·胡根(Matt Hougan)則進一步比喻,指出這種投資思維如同「金融界的暗物質」,雖然不可見,卻無所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整個金融體系。此舉足以證明「貶值交易」的潛藏影響力已深植市場之中。
Onramp 的策略長布萊恩·庫貝利斯(Brian Cubellis)則從宏觀角度指出,目前赤字激增、債務堆高,實質利率遭貨幣政策壓抑,導致投資人愈發憂慮「貨幣價值遭稀釋」。因此,他認為,愈來愈多機構投資人正在尋求「變動中的錨」,而黃金與比特幣自然成為首選。
評論:這場機構投資視角的改變並非只是表面上的資產輪動,更反映出對法定貨幣體系根本信心的动搖。在此背景下,具稀缺性與抗通膨特性的加密資產,如比特幣,正逐步鞏固其作為核心資產配置的地位。
隨著來自機構層面的資金大量湧入,加密貨幣市場的主流化進程正加速推進。「貶值交易」不只是避險操作,更代表一套對全球貨幣制度「結構性風險」的對抗策略。分析普遍認為,這一框架將成為未來投資組合中的核心構成,並進一步助長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資產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地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