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美元走強壓縮全球流動性 比特幣(BTC)回跌至 12.1 萬美元

美元走強壓縮全球流動性 比特幣(BTC)回跌至 12.1 萬美元 / Tokenpost

根據 CryptoQuant 與 CoinDesk 的綜合報導,截至 10 月 9 日,美國美元走強對全球「流動性」造成壓力,連帶對比特幣(BTC)等「風險資產」也構成下行壓力。比特幣在上週創下歷史新高、觸及 12 萬 6,000 美元後,近期價格回跌至約 12 萬 1,000 美元。多位專家指出,此波回調主要源自「總體經濟」因素,而非加密市場內部疲弱所致。

Crypto.com 市場分析師 Jamie Coutts 表示:「比特幣近期的調整其來有自,這完全是出於總體經濟變動的結果。」他補充指出,美元指數(DXY)近期出現顯著反彈,接近 100 至 101 點水準,重燃市場對美元的需求,也直接衝擊包括比特幣在內的風險性資產。當美元轉強時,往往意味著資金成本上升,導致全球資金流動受限,「買盤動能」也會跟著轉弱。

數據面也反映市場動能的變化。根據 CryptoQuant 的區塊鏈數據分析師 Aaarav Chain 指出,截至 10 月 9 日,交易所幣安(Binance)的「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從先前的 150.7 億美元劇減至 138.8 億美元,降幅達 7.9%。這顯示投資人正逐步降低「槓桿部位」,市場風險偏好趨於保守。一般而言,此類槓桿壓縮通常代表進入短期修正階段,或價格將進一步盤整。

此外,「區域流動性」與「交易溢價指標」也提供價格走向的重要端倪。CryptoQuant 先前報告指出,比特幣的價格走勢高度依賴亞洲與美國市場的流動性移動。指標之一的「Coinbase 溢價指數」(Coinbase Premium Index)現維持小幅正值,反映機構資金買盤依然活躍。然而,韓國市場的「泡菜溢價」(Kimchi Premium)則持續處於低點,顯示散戶投資人參與熱度仍顯不足。

就鏈上指標來看,目前市場並未出現明顯「超買」或「超賣」的訊號。市場觀察家 Axel Adler Jr. 在社群平台 X(前 Twitter)上指出,「Puell Multiple 指數」目前為 1.1,意味比特幣雖處於平均水平之上,但尚未進入高點區間。他補充說:「目前市場並無投降性拋售壓力,也不存在過熱現象,整體還是偏向中性至偏多的格局。」

截至截稿時,比特幣報價約為 12 萬 1,422 美元,較 24 小時前小跌約 0.4%。但若拉長時間軸,一週內仍上漲了 1.2%,全年更累積驚人的 99% 漲幅。儘管短線盤整壓力仍存,多數專家包括 Coutts 指出,若美元回落、全球進入「流動性回升」與「經濟擴張」週期,比特幣等風險資產將重新迎來利多環境,預估此趨勢可能持續至 2026 年中。

評論:美國美元與全球流動性之間的關係再度證明了加密資產與傳統總體經濟的聯動性。投資人應持續關注 DXY、貨幣政策及機構熱度等關鍵變數,以掌握比特幣未來趨勢。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