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貝萊德比特幣現貨 ETF 吸金逾 650 億美元,IBIT 展現品牌與低費率雙優勢

貝萊德比特幣現貨 ETF 吸金逾 650 億美元,IBIT 展現品牌與低費率雙優勢 / Tokenpost

根據美國 CoinDesk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K)旗下的比特幣現貨 ETF「iShares 比特幣信託(IBIT)」近期在整體市場震盪與其他同類型產品買氣疲弱的情況下,依舊強勢積極買入,成功吸引大量資金,穩固其在產業中的領先地位。

具體來看,自今年 1 月該產品正式於美國市場上市以來,IBIT 的資金淨流入已達到約 6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 兆 1,300 億元),高於包括灰階 GBTC 在內所有競爭 ETF 的總和。僅在本週三,IBIT 就購入了 3,510 枚比特幣(BTC),而同期其他大部分 ETF 幾乎未有新增買入。評論:這樣的亮眼表現無疑顯示出 IBIT 與同業之間的資源與影響力差距日益擴大。

根據鏈上數據公司 Arkham Intelligence 的分析,IBIT 能夠持續吸引資金,主要受益於「品牌信任」與「低費率策略」兩大因素。首先,作為全球資管龍頭之一的貝萊德,其品牌聲譽為 IBIT 帶來了極高的市場信任感,也促成其資產規模逼近 1,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 兆 2,800 億元)。

此外,相較於運營費用相對較高的灰階 GBTC,IBIT 採用了更具競爭力的費率設定,對投資者形成實質吸引力。這樣的差異正在推動大量資金從 GBTC 流出並轉向 IBIT,目前 GBTC 的資金淨流出已達 2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7,680 億元),而 IBIT 則維持穩定的流入趨勢。

評論:IBIT 的低費率優勢不僅削弱 GBTC 的市場地位,也為其建立了長期吸金的可持續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IBIT 採用「T+1 申報制度」,即資金流入傳統上延遲一天對外公佈,因此市場可能會出現資金流動的時間落差誤判。例如本週 IBIT 灌入了 2.3 億美元(約新台幣 73 億元),折合 18,590 BTC,占全市場比特幣 ETF 總流入的九成以上。

在 ETF 領域具影響力的專家 Nate Geraci 則指出,目前前八大 ETF 發行商中仍有超過一半尚未推出比特幣現貨 ETF。像是富達、Vanguard、JP 摩根(JPMorgan)、Schwab 等傳統金融巨頭至今未執行相關計畫,使得市場幾乎由貝萊德一家壟斷,「等於主動將比特幣 ETF 領域讓給了對手」。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 Bitwise 近期則提交了 Solana(SOL) ETF 相關計畫更新,包括將年費訂於 0.20%,並加入委託質押(Staking)功能,預示著市場競爭將逐步升級。彭博 ETF 分析師 James Seyffart 指出,「較低費率一向具備極高的投資者獲取效益」,並對新標的可能帶動後續流入持樂觀看法。

評論:隨著市場資金朝 IBIT 與低費率產品集中,未來 ETF 市場的趨勢將不僅由資產規模決定,還取決於背後的策略與結構設計。

綜上,貝萊德透過品牌信任、低費率架構與策略性資金操作,已在比特幣 ETF 領域建立明顯結構性優勢,未來數月能否維持領先地位,將取決於傳統大型資管機構是否加快腳步,以及新產品能否以創新功能贏得市場青睞。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